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从井下电气维修工成长为行业尖兵,程晨直言:
只要肯钻研,普通工人也能站上领奖台

  程晨(中)为学员讲解技术比武接线技巧。

  程晨巡查电气设备运行情况。 

  走进位于淮南的淮河能源顾桥矿110KV变电所,一台红外测温仪正实时监控主变压器的运行状态。这里是矿井供电的“心脏”,也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晨的“主战场”。
  日夜学习,技能竞赛得冠军
  今年36岁的程晨,是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顾桥矿供电一队的高级技师。2012年从技校毕业后,他通过招工考试成为井下电气维修工。
  初入职场的程晨,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设备图纸和井下高温高湿的恶劣环境,这让他一时有些手足无措。他坦言:“那时候,看着那些图纸,急得满头大汗,也无从下手。”一次,在处理10KV高压设备故障时,由于经验不足,他险些延误抢修工作,最终还是靠班长及时解围才完成任务。这次经历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敲醒了程晨,他在心底暗暗发誓:“必须啃下技术硬骨头!”
  井下维修工作容不得半点闪失,设备一旦停电,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为了提升自己的维修效率和技术水平,程晨白天跟着老师傅学实操,晚上抱着设备说明书“啃”电路图。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上千条故障现象和处理思路。“处理问题必须冷静,不能旧故障没解决又添新问题。”程晨深知其中的重要性,每一次维修,他都全神贯注,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2015年,对程晨来说,是职业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技能大师庞士宝偶然间注意到这个勤奋努力、充满潜力的年轻人,建议他转战地面110KV变电所,全面学习矿井供电系统知识。这一建议在当时引发不少质疑,因为去地面110KV变电所意味着工资减半、工作量翻倍。但程晨没有丝毫犹豫,他坚定地选择了迎接挑战:“井下维修是‘点’,地面系统是‘面’,只有摸透全局才能游刃有余。”他深知,这是一个难得的提升自己的机会,不能轻易错过。
  为理清变电所几万个端子,他连续3个月泡在集控室;为提升技能竞赛成绩,他每天学习十多个小时……2019年,他一举斩获安徽省电工职业技能竞赛冠军。
  倾囊相授,徒弟们摘金夺银
  近年来,程晨主导完成高防开关双电源自动切换设计,推广后大幅提升矿区供电可靠性;积极参与智慧矿山建设并且深入井下,服务一线,解决各类设备故障100多起;为驱动煤矿企业电气改造创新,在生产实践中他总结了各类创新成果及“五小”成果50多项,其中14项获得国家专利,累计为矿井节约成本上百万元。
  作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程晨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常说:“我老师庞士宝毫无保留地教我,我也要对徒弟倾囊相授。徒弟越能干,团队才越高效嘛。”他对待徒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耐心指导,悉心关怀。
  程晨回忆,一次深夜设备故障,徒弟仅凭他的远程指导便成功完成了抢修,“那一刻比自己获奖还欣慰。”如今,他带出的50多名徒弟中,多人已成为技术骨干,并在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自己解决好问题不算啥,自己带的徒弟能独当一面,才是最好的‘勋章’。”他自豪地说。
  看淡荣誉,保持旺盛学习力
  荣誉墙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技术能手等荣誉熠熠生辉,程晨却始终保持着“归零”心态。他总说:“荣誉属于过去,解决下一个故障才是真本事。”
  程晨深知,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于是他常常对标电网行业先进技术,积极探索如何将智能化引入煤矿安全领域,为煤矿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这些机器就像我的家人,我要想办法让它们越来越好嘛。”程晨笑着说道,话语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程晨也常对徒弟说:“只要肯钻研,普通工人也能站上国家级领奖台。”在他看来,工匠精神不仅是技术传承,更是一种责任接力。他就像恩师庞士宝一样,用自己的双手,在矿井深处架起了一座匠心传承的桥梁,引领着更多的年轻人在技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为煤矿行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徐琪琪 实习生 顾希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