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赵文楷奉使琉球的前前后后
□戴健
  70年前,赵朴初首访日本,自香港飞经冲绳(原琉球)上空时,思及六世祖赵文楷曾出使于此的往事,口占绝句:“星槎吾祖昔曾游,诗卷怀涛浩荡秋。百五十年无限事,飞鸿一瞬过琉球。”后来他到访冲绳,在博物馆看到天祖改唐人王维《相思》诗为“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休采撷,此物最相思”手迹后,再书“挥毫落纸想当时,有意抹涂摩诘诗。多字何如休字好,长留红豆永相思”。这里回顾1800年春赵文楷自京城出发,代表清廷赴琉球册封的往事,迄今225年。
  中状元后的筛米诗
  赵文楷(1760-1808年),字逸书,号介山,安徽太湖望天乡(今寺前镇)人。他6岁入塾,聪颖过人。时祖父赵象贤从四川返乡,要孙子就着窗外树枝上的百舌鸟作诗。小文楷随口吟出:“桃花红未了,百鸟闹春晓。能做百般声,枝头压众鸟。”7岁作《咏荷花》诗:“一叶复一叶,千枝更万枝。昨夜沾雨露,开遍凤凰池。”可惜他弱冠之年,父亲、祖父相继去世,家中一贫如洗。母亲不得不去做佣人,而赵文楷辍学农耕,闲时则刻苦自学,唯一的希望就是寄托于科举而“跳农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赵文楷考得江南乡试第二名,八年后高中状元。
  30年前,我在太湖县觅得一首筛米诗。相传赵文楷赴京赶考夺魁后,人尚未回,喜报帖子已由飞骑星夜兼程径送赵家。那天报喜队伍甫进村,赵文楷妻张氏正在打零工替人舂米。碓房里的她闻讯喜出望外,不觉随口而出:“穷从今日止,富从今日始。起来拍拍灰,永世不筛米。”农家女的这首“筛米”诗实际上是顺口溜,却自出机杼,内中饱含朴素的苦尽甘来的自得、自在、自安、自豪感。赵文楷以降,赵家四代翰林。
  旧时开亲讲究门当户对,太湖赵家和合肥李家有姻亲。赵朴初高祖赵畇是李鸿章的岳父。赵家自赵畇之父赵文楷始中进士,而李家也恰自李鸿章之父李文安始中进士。查案头《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赵文楷是清嘉庆元年(1796年)丙辰恩科一甲第1名,赵文楷四子赵畇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恩科二甲第17名;李文安(榜名李文玕)是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科三甲第55名,李文安次子李鸿章是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第36名。《合肥李氏宗谱》载,李鸿章“继配太湖赵氏,翰林院编修广东高廉道署按察使畇公次女……生女一……适候补四五品京堂前三品卿衔翰林院侍讲学士直隶张佩纶”。
  李鸿章和赵小莲的女儿叫李菊耦,嫁张佩纶。他们后代中出了个作家张爱玲。
  使臣的选拔和策行
  赵文楷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实录馆纂修、文渊阁校理。出使琉球(今日本冲绳县)是其平生最辉煌的一页。
  中国与琉球的交往始于汉朝。《宋史·外国列传》记:“流求国在泉州之东。”位于东海的琉球,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明太祖实录》载,琉球武宁王袭爵为“始受册封之大典,著为例”。自此凡琉球国王嗣位,皆向中国请求册封。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琉球国王尚穆病故,按世袭罔替制度,应该由他的儿子尚哲继承王位,然尚哲已先于其父在六年前去世,因此只能由尚穆的孙子尚温继位。为了尽快得到宗主国的认可,尚温和王室于嘉庆三年派员来中国,请求袭封加冕。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驾崩。初八嘉庆将和珅革职下狱。二月,福建巡抚汪志伊上奏尚温请封,礼部尚书纪晓岚禀告皇帝并奏:“琉球国恭顺天朝百年有余,修职纳贡,恪遵成典。今世孙尚温嗣守藩服,俟命于朝,请皇帝按照先帝之例给与诰命,遣使册封世孙尚温为琉球国中山王。”嘉庆遂发谕旨,同意尚温请求,同时命礼部着手选拔册封使臣。
  自清初起,册封使臣的挑选就比较苛刻,不仅要“学识宏博,仪观俊伟”,还须是翰林出身的文官,且年富力强,身体健壮,能经得起海上风浪和域外瘴疠之气。经部议和殿议,选定大清第五次正使为翰林院修撰、会试同考官赵文楷,副使为翰林院庶吉士、内阁中书李鼎元。赵文楷赋诗:“沧溟东去是琉球,飞楫来迎使者舟。万里鲸波劳远梦,五回龙节下炎州。直教薄海霑皇泽,敢谓乘风惬壮游。辨岳山头回望首,紫云天半护神州。”作为大清使节,赵文楷深感任重道远。他回访纪晓岚,请教外交礼仪,并对出使行程作了周密安排。
  海外册封人生巅峰
  嘉庆五年二月二十八日(1800年3月23日)午时,赵文楷一行自京城出发,第一站照例是良乡,部分随行人员在此会合。此后他们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的驿道,水陆兼程,路过和住宿的驿站计有60多个。
  当年的五月初七,赵文楷、李鼎元率船队择吉出洋。经过钓鱼岛,赵文楷又赋诗:“大海苍茫里,何人钓巨鳌?老龙时卧守,夜夜浪头高。”并谓过了此岛才算告别“中原”即中国,进入琉球海面。历经六天的惊涛骇浪,他们平安到达琉球国的那霸港。年方十七的尚温率文武百官,以最隆重的仪式,迎接大清国使团。七月二十四日,正式举行隆重的册封加冕大礼。日出三竿,大门开启,仪仗队整齐排列,鼓乐齐鸣,庄严威武。赵文楷身穿正一品鳞蟒礼服,登台宣读嘉庆的册封诏书,向新国王尚温颁授嘉庆御书的“海表恭藩”匾额,代表皇帝赐给新国王王冠、锦袍、玉带,并展示朝廷赠与琉球的精美礼品。
  赵文楷率册封团在琉球逗留五个月,遍访官场民间,宣慰侨胞,了解风土人情,播下友谊种子。琉球人呼中国为唐山,呼华人为唐人。效仿汉地,以铜壶漏水计时,以围棋对弈。出使琉球期间,赵文楷“廉洁之声,著于海外”。他不但以自己拒收礼品礼金做示范,还要求随行人员效仿,并注意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中国的状元代表皇帝出使,几乎每天都有琉球人求字。史载:“公文章翰墨名天下,球人稔知之,乞者踵至,从客或请代作。”赵文楷不同意这“馊主意”,谓既然琉球人诚意求书,给他们伪作,不是待人之道,再累也要亲自书写。如今冲绳县博物馆还藏有赵文楷所题折扇,多景点有他的石刻墨迹。
  琉球那霸港还建有“清惠祠”纪念赵文楷,惜毁于太平洋战火。
  庐墓守孝魂归故里
  嘉庆五年十一月初四赵文楷刚返回大陆,就闻母潘太夫人早已于三月二十日病逝故里的讣讯,其时他还在前往册封路上的河北清河县。家人以国事为重做了隐瞒。他回京复命途中“号泣奔驰,哀感行路”,在浙江接到御批“回籍守制”后,折返太湖,庐墓守孝。
  嘉庆八年(1803年),丁忧期满,赵文楷再入翰林院。翌年秋他以“京察一等”授山西雁平兵备道。本来“自海外归,心往往而悸,言笑异于他日”的赵文楷,慨然到远离京畿的塞北赴任。四年后于嘉庆十三年三月初三遽然卒于任上,年仅48岁。
  赵文楷为官清廉,身无余财,棺榇难归。其同僚闻讯纷纷解囊赠送赙仪,25岁的后夫人王氏才得以扶柩归里暂厝。35年后,已中进士两年的赵文楷遗腹子赵畇和兄赵畯同族人公议,将其遗骸安葬望天乡仙人座山,和原配合冢。赵文楷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金秋时节,赵朴初的灵骨亦在家乡树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