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作家莫言、评论家李敬泽与《天著春秋》作者王树增围绕该书展开对话,畅谈书中所呈现的夏商至春秋的历史风云,思索古代战争的进程与影响,并从文学角度解读这部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王树增的历史题材新作《天著春秋》,以十场古代大战为轴,纵览夏商春秋千年历史。作品以夏商至春秋的重要战事为背景,描绘出朝代更迭、王权兴衰、家国纷争、诸侯并起的繁盛历史图景,书写中国古代战争峥嵘气象。
莫言表示,王树增不仅仅是客观地讲述历史,他对每一场战事都有精辟的个人认识和看法,这让自己佩服,“《天著春秋》讲述了千余年的历史过程中十场特别重要的战事,每一场战事在史书里的记载都是非常简单的,有的就几行字,王树增根据史书把它铺展开来,而且对当时军队的制度、装备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有很多精彩的细节。”谈起对历史的文学书写,莫言认为,王树增用一个现代的文学军事家的眼光和立场来研究几千年前的每一场战役,得出的结论非常新鲜、非常精辟。“我自己写的像《红高粱》系列这些小说里面也描写了战争,但是客观地描写了主观的战争,王树增是主观地解读了客观的战争。”
李敬泽认为,王树增的非虚构写作,既写到了事,更写出了人和精神,既写出了历史的大脉络,又写出了历史的细节和质地,在细节和质地中感受着人的精神。“这个再往上说,就是司马迁的传统,左丘明的传统,实际上中国文章之道、中国文章的重要来源就在于此,就是这个脉络。”李敬泽表示,王树增写的《长征》《解放战争》等,就是国民之书。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对自己的历史和来处有一个基本感受、基本了解。
谈到自己的创作初衷,王树增提到,关于春秋史,自己关注的时间也很长。无论是读远古的战争还是当代的战争,实际上还是观照自己生存的命运、自己生存的环境,使我们内心能够更安稳一些,看问题更理智一些,活得更通透一些。文学归根结底还是写人的,不管是五千年前的人还是今天的人,他们的挣扎、他们的苦、他们的乐,这是文学的本质。谈到《天著春秋》书名的含义,王树增表示,就是春秋时期不可抗拒的历史前行大势,“延展到今天,天依然是中国人心里的一种存在。中国人常说人在做天在看,这与先祖的心理暗示是一样的。”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实习生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