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谁家都不缺吃喝,但一到过年,最重要的事情好像还是吃喝。砧板声响、锅灶飘香,围炉守岁、欢聚一堂,一边大快朵颐,一边互祝安康,把年过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从小到大,我都盼着过年,只不过所盼的内容、环境、气氛和感受在逐年发生着改变。
我刚记事那会儿,父亲还在遥远的东北当兵,春节是我们唯一能够全家团聚并且吃上丰盛饭菜的好时光。记得有一年春节前,母亲带我和姐姐在路边菜市买菜,由于经济拮据,母亲一家一家地询价还价,不顾我们失望的眼光,专挑一些便宜的蔬菜放进菜篮……忽然,一个身穿绿军装的高大身影出现在眼前,我们愣了几秒钟,爸爸回来啦!随即,我把菜篮子里的蔬菜都抖落出来,一把拉住父亲的胳膊:走,买肉吃!
大年三十,小小的房间里,煤炉上水壶冒着热气,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暖意融融。父亲和母亲拿着笔,在纸上写着年夜饭的“菜谱”,然后按照“菜谱”把新买的几斤肉分配一下:半斤包饺子,一斤半红烧,三两炒肉丝,七两搓圆子,剩下的肥肉炼油炒大白菜……
父亲转业后,家境慢慢变好,年夜饭“菜谱”也逐年丰富了起来,几味凉菜、几碟腊味、几盘蒸菜、几碗烧菜……都被父亲安排得清清楚楚。除了这些,每年还必须有一条硕大的鲤鱼,被煎得双面焦黄,令人垂涎,却不给我们吃,把一根大葱插在鱼嘴里,摆在条几上,一直放到年后,父亲说,这叫“年年充裕”。
我和姐姐成家之后,父母把年迈的姥姥接过来养老,然后是家里的第四代人出生。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年夜饭的档次也随之提高。父亲的“菜谱”上,多了很多道重营养、易消化的“精品”菜肴。一到年三十,他们都会起个大早,然后用一整天的时间,乒乒乓乓去打造这顿饭菜,直到“菜谱”中所有的种类全部上桌,才肯歇口气。为了完成“菜谱”上的任务,父亲喜欢在春节前囤米囤油囤菜,咸鸡腊肉挂得满屋檐都是,我多次制止他这种“浪费”行为,但他不为所动,每次都是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不懂,家里有粮,心中不慌……
今年春节前,我和父母商议,这次年夜饭的“菜谱”由我定,食材我来买,饭菜我来做,您二老喝茶看电视玩手机就行!
虽然说我平常也喜欢做做菜,晒晒朋友圈,但是真的面对满满一桌年夜饭,我还是有点犯怵。为此,在拟写“菜谱”时,我和同样爱做菜的儿子打开“小红书”,共同研究既好吃又健康的菜品。看着我们精心打造的新“菜谱”,父亲不以为然,嘲讽我们事先不准备食材:过年去哪买这些东西?于是我带着儿子直奔新开的超市,不仅采购了足够的时令蔬菜,还带回了新鲜的水产海鲜,看到我们满载而归,父母顿时无话可说。
春节过完了,我也累得疲惫不堪,想想过去几十年,父母年年如此,真的是太不容易了。躺在沙发上悠闲玩手机的父亲看见我无精打采的样子,有点心疼,说咱明年不用准备“菜谱”了,想吃什么做什么,反正什么都能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