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新盖两栋楼,整个工地用绿铁皮围得严严实实。师生们小心翼翼绕过工地,才得以到后面的教学楼。
上课的时候,一个同学在底下说,铁皮一围,像一个蚕茧。边上有人开始笑:“作茧自缚。”
绿色的工地,远远望去,确实像一个大大的蚕茧。我笑问:“蚕做茧是干什么的?”有人率尔而对曰:“做茧是为吐丝啊,给人类织锦缎做贡
献。”这答的,绝对没问题,却也有问题。我接着又来一句:“蚕当初做茧,就知道给人做衣服的?”全班都笑。我转移话题:“毛毛虫是如何到河对岸去的?”很多人异口同声:“变成蝴蝶啊!”
这时,一男生站起:“蚕做茧,是为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慢慢蜕变成蛹,然后化茧成蝶。”这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道理,教室顿时沉默。
我扫视了全班一眼:“毛毛虫化茧成蝶,飞到了对岸,我们是不是要有毛毛虫的想法?”他们看着我,一言不发。我补充道:“如果校园是一个大大的蚕室,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温馨的茧房,我们在这茧房里,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锲而不舍地努力,等到将来高考,不就破茧成蝶了?”
“老师,看来求学也是一样的,先学会‘作茧自缚’,不受外界各种干扰,静心学习,将来方可‘破茧成蝶’,‘羽化登仙’!”年轻就是好,一点就通。
“作茧自缚”看似是一个贬义词,但其“自缚”的目的,是为了成为阳光下漂亮的蝴蝶,这真是“缚”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