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王绍南是潜山市黄铺镇黄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去年,他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建管并重促进高标准农田高效利用的建议”。2025年,他所在的黄铺村将建成9800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小田”并“大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粮食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国家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但在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资金短缺、重建轻管等问题。“我们村位于丘陵地区,‘零碎田’‘巴掌田’特别多。”王绍南说,再加上交通路网不完善,难以实现机械化耕种,“丘陵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王绍南表示,与平原地区相比,丘陵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在相同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制约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对此,王绍南建议针对丘陵地区特点,提高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资金标准,并在部分村先行开展“小田”并“大田”改造试点,探索出有效经验后全面推广。同时,加大高标准农田后续管护力度。
对于王绍南的建议,农业农村部和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多次与其进行联系,沟通建议办理的相关细节,这让他觉得暖心又安心。
目前,黄铺村正在开展“小田”并“大田”改造试点。近年来,该村在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做强村集体经济,利用当地山场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了桑葚、蓝莓等一批农特产业基地。2024年,黄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并且每年实现10%左右增长,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王绍南表示,在多年的基层工作中,他愈发觉得培养年轻的乡村振兴带头人至关重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将就此形成建议。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
记者手记
黄铺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是“小田”并“大田”的物理转变,更是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王绍南的建议体现了基层干部对国家政策的深刻理解与务实态度。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凸显了基层“带头人”的重要性。乡村振兴,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像王绍南这样有远见、有担当的基层干部,带领农民走向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