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湖畔分园,小朋友快乐地玩耍。(资料图片)
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4年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的通知》,合肥市庐阳区、包河区榜上有名,这是合肥市首批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
两区获得相关认定,是否意味着实现了幼儿园全部普惠?对家长和孩子将有哪些实惠?记者采访教育部门对此进行了解读。
普惠园覆盖率逐年上升 通过国家评估认定的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普惠率有多少?
数据显示,庐阳区现有幼儿园113所、在园幼儿27281人,其中,公办园53所、在园幼儿17910人,普惠性幼儿园108所、在园幼儿26280人。截至2024年底,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65.65%,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6.33%。
包河区现有幼儿园175所,在园幼儿48924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33272人,公办率达68.01%,位居合肥市前列。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47289人,普惠率达96.66%。
根据合肥市教育局公布的数据,全市公办园占比从2021年的53.61%上升至2024年的65.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89.5%上升至93.6%。
庐阳区和包河区幼儿园的普惠率均超过了96%,从合肥市来看处于领先水平。
普及普惠带来“正向循环” 在合肥市包河区,除了增加公办学位供给外,还加大了园所的转普力度。去年,该区认定C类普惠性民办园4所,位于滨湖新区的春融苑幼儿园就是其中之一。
“转普后带来的变化太大了。”春融苑幼儿园园长蔡群告诉记者,该园保教费从6000多元降到了2400元。蔡群介绍说,“家长用较低的费用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我们被更多家长认可,这就激励我们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形成了正向循环”。
记者从包河区教体局了解到,2025年,该区将继续坚持均衡发展,全力增加资源供给。幼儿园新增学位1890个,公办率达70%以上;增加托位供给,鼓励支持幼儿园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全区30%以上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提供普惠性托位达1600余个。
普及普惠解好学前教育难题
庐阳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庐阳区“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全区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余所,新增公办学位5925个。
庐阳区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实现“三园两覆盖”,即辖区适龄幼儿入就近园、放心园、优质园,实现区域内普惠园全覆盖、联盟协同发展全覆盖。
实现普惠园全覆盖,就意味着覆盖率要达到100%吗?
合肥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管理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解释,合肥市对于学前教育除普及普惠外,也坚持多元化办学的原则。要满足不同人群的社会需求,既有平价实惠、具有性价比的普惠教育,也需要有高端的学校满足国际大都市的发展需求。“因此这一数值不会达到100%,但我们一定是要先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提供普惠且优质的教育。”
记者从合肥市教育局了解到,按照计划,2025年,合肥将实现公办园占比达到70%以上,普惠园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