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干警与学生们互动交流。
2024年12月3日,肥东县检察院干警在县城和平广场进行宪法宣传。
肥东县检察院“月牙检察官”门歌表演队正在用门歌进行普法。
千年包公故里,赓续清正血脉。合肥市肥东县,北宋名臣包拯的故乡,包公“忠、孝、廉”之精神于此地传承千载,历久弥新。近年来,肥东县检察院汲取包公文化营养,结合新时代检察精神,匠心打造出以忠诚、为民、清廉为内核的“月牙检察官”文化品牌,并以文化“软实力”赋能法律监督“硬支撑”,走出了一条文化润检、文化强检的实践路径。
月牙检察官是包公精神的传承人
今年大年初一,由合肥市检察院创意设计的“月牙检察官”16款形态各异的表情包甫一上线亮相,迅即火爆安徽检察干警的微信朋友圈。何为“月牙检察官”?“正所谓‘正气慑王侯,遗风昭日月’,包公额头上的月牙是包公脸谱的鲜明标志,彰显着包公的公平正义形象,这是我们当初打造‘月牙检察官’文化品牌的灵感来源。”肥东县检察院检察长方中华说。
2021年“月牙检察官”创建之始,肥东县检察院便发动全员干警广泛参与讨论、自觉对标对表,以增强对包公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随着“月牙检察官”文化形象的浸润人心,每一名干警都在日常的办事办案中对照忠诚、为民、清廉这些新时代检察官的鲜明特质,以更高要求、更严标准自勉。
“包公故里检察人,清廉为民话忠诚。法律监督结硕果,二十大精神指航程……”这首由肥东县检察院干警自编歌词、自导自演的“门歌”《包公故里检察人》在平安肥东法治宣传等活动中轮番上演。肥东“门歌”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当地群众喜爱,这为肥东县检察院普法宣传提供了新思路。为此,该院挑选8名“月牙检察官”组建起门歌表演队,创制了一系列普法主题的“门歌”节目,并在普法活动中展演,旨在以曲传法、寓教于乐。“很多老百姓总觉得检察院离自己很遥远,不似包公形象那般家喻户晓。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将法治精神融入乡村治理、渗透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肥东县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刘向飞说,“我们不仅要做包公精神的传承人,也要做包公文化的传唱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门歌”开展普法便是举措之一。
“月牙检察官”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寓意着检察工作如新月朗镜,照亮正义之路,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经过几年的培育,现在它不仅深入了干警的“生活圈”,也走进了百姓的“朋友圈”。2024年5月29日,应省检察院邀请,部分全国、省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肥东视察检察工作时,对“月牙检察官”文化品牌予以高度评价。
忠诚是法律监督实践中的履职担当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忠诚,是检察人员的第一品质,亦是“月牙检察官”文化品牌的重要内核。而忠诚绝非空泛之谈,而是法律监督实践中的履职担当。王铁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肥东县石塘镇王铁社区。1987年,原王铁乡政府为缅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此牺牲的范小妹、龚建等28位革命先烈,在此建碑纪念。
2021年5月,肥东县检察院在与合肥军事检察院联合开展的对县域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情况巡查走访中发现,王铁革命烈士纪念碑基座受损、表层脱落、碑文不清、四周杂草丛生。烈士纪念设施是发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如何尽快恢复其历史风貌、重现纪念碑昔日荣光?肥东县检察院为此自觉扛起、做实“公共利益代表”职责,于6月1日以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立案,并依托军地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联合合肥军事检察院成立办案组。6月15日,军地检察机关联合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纪念碑修缮工作。案件办理期间,检察官还发现这28位烈士中,部分人员入伍时间不明、生前事迹不详,纪念碑未能全面反映牺牲史实等情况。
“纪念碑是崇尚英烈的根,而完整的人物事迹才能传承英烈之魂。”检察官认为,办理此类案件不能仅仅满足于英烈纪念设施外在的维护管理,让英烈事迹穿越时空、深入人心才是体现案件质效的关键。为此,检察官积极协调驻皖部队查找烈士原属部队信息,认真查阅文献资料,逐一走访烈士后人,同步咨询文史专家,终于完善了相关烈士的事迹。查阅史料过程中,军地检察机关还了解到,石塘镇由原先的4个乡镇合并而成,除原王铁乡外,还有47位其他乡镇的革命烈士未能得到应有的纪念。
“每一段英勇事迹都不应该被忘却,每一个名字都值得记取。”石塘镇政府得知此消息后,主动要求把那另外47位烈士的名字也镌刻在烈士纪念墙上,同时专门修建了阶梯、围栏等配套设施,把王铁革命烈士纪念碑打造成了肥东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办案检察官彭阿琴说,该院以此为契机,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印发《全县县级及以下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专项行动方案》,对全县144处烈士纪念设施逐一摸排,督促相关部门及时修缮20座烈士墓,并建立了完整保护数据台账,有效捍卫了国家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
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近年来,肥东县检察院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共办理各类案件9052件,其中军地协作办理的净空区军事安全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等6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为民是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
“国家富有天下,当以恤民为本”,包拯为官心系百姓,尽其所能为百姓排忧解难。为民情怀是包公一生中最鲜明的印记之一。而这也是“月牙检察官”文化品牌的落脚点:办好检察为民实事。
“太感谢检察院了,在你们的介入下工资终于拿回来了!”某讨薪农民工在拿回欠款后握着检察官的手感谢道。柳某某是某项目的项目经理,但其在项目结束拿到工程款后,没按规定支付农民工工资,拖欠35名农民工工资共计40余万元。2024年1月12日,肥东县人社局责令柳某某支付农民工工资,然其逾期拒不支付。
“保障劳动者及时拿到足额工资,是关系基本民生的大事。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必须尽快解决。”肥东县检察院遂于同年3月15日对柳某某作出批准逮捕决定。打击犯罪与追讨欠薪需同步开展,该院及时介入,积极与公安机关会商。通过释法说理,敦促柳某某尽快筹措资金。半年时间,柳某某结清所欠的全部劳动报酬。35名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
据了解,肥东县检察院已连续6年组织开展“检察蓝”助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近3年,该院共办理支持起诉案件144件,帮助农民工讨回欠薪188万余元。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该院“预为擘画”,成立“涉老案件办案团队”,帮助老年公寓近百名老年人追回“养老钱”700余万元;面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急难愁盼”,该院与肥东县妇联紧密协作,于2024年12月19日成立了致力于联系帮扶妇女儿童工作的“月牙执委工作室”,而这也成为了“月牙检察官”文化品牌的又一生动实践。
“我们致力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也在深化包公为民情怀,将其融入检察工作各个环节,努力把检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以不负‘月牙检察官’之名。”方中华说。
廉洁是打铁必须自身硬的本色
打铁必须自身硬,肥东县检察院坚持全面从严治检,始终以包公文化中“廉洁”精神为镜鉴,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大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检察铁军。
从严格执行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到严格落实“三个规定”工作要求,从打造“包公文化屋”廉洁文化精品工程再到通过检察新媒体平台陆续发布“月牙检察官”节假日廉洁提醒等内容……自文化品牌创建以来,围绕包公“廉洁”精神,肥东县检察院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党风党纪和廉洁从检教育。
“包公家宴”是享誉安徽省的廉政文化品牌,肥东县检察院为此不断丰富“包公家宴”的应用场景和载体,将单位食堂改名为“包公家宴大食堂”,推行定量饭菜,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在按照通用标准配备菜品时,则精心推出了“代代清廉”(带鱼烧青椒)、“清白人生”(大蒜炒白干)等一道道饱含寓意的菜名,以让廉洁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每名检察干警的日常。
胡红霞是肥东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省级“未检”品牌的“红霞工作室”负责人,因其铁面无私而又皮肤略黑,经常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院里的“女包公”。她的正直和公正在律师界乃至犯罪嫌疑人处都颇有口碑。
采访中,一名干警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看守所里有些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都会交流对承办彼此案件检察官的看法,一次提审时,一名犯罪嫌疑人就告诉检察官,自己在看守所和其他被羁押人员交流时,只要听说案件的承办人是胡红霞,大家都会开导对方:“放心好啦,她绝对公平。”
身为检察官,胡红霞也时常会碰到打听案情的情况,即便对方是老同学或多年朋友,她也坚决不会透露半句与案件相关的信息。在她看来,私人关系再好,也不能影响办案。对于一些请吃、送礼之事,胡红霞更是严词拒绝。“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检察人员,既然选择了检察工作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忠诚,就应当秉公执法,廉洁自律。”
“你若不忘初心一隅也是苍穹”。从事刑事检察工作10多年来,胡红霞始终坚守司法良知,以细致严谨的态度、客观公正的立场,在惩恶扬善中、在清风吹拂中,让违法者认罪服法,让脆弱者前行有力,她先后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表现突出个人、全省首届未成年人检察业务标兵、全省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像胡红霞这样的“月牙检察官”,在肥东县检察院还有很多很多。多年来,肥东县检察院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的情况。吴贻伙肖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