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上接A01版)
  田间地头声音直达会场
  刘结一介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全国政协狠抓涉及自身改革任务的落实,着力完善制度体系,健全协商民主机制。修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条例》等基础性工作制度,实现报送信息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健全深度协商互动机制,强化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重要问题的协商,把问题议深议透;改进发言机制,注重发言委员的广泛性、代表性,增强委员发言的针对性、专业性;创新协商议政方式,推动网络议政与远程协商常态化,田间地头、车间码头的声音直达全国政协协商会场,彰显人民政协在数字化时代的新活力。
  内地与港澳“双向奔赴”
  刘结一介绍,港珠澳大桥客流车流再创新高。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大湾区城市群“硬联通”进一步完善。有港澳网友晒出了大湾区自驾游一日转三城的感叹。“软联通”持续提升,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相继落地,人员、货物、资金、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高效便捷。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已经“点对点”运送病人。
 全国政协委员有130多位院士
  刘结一介绍,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我国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升至第11位。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开启新征程。
  全国政协委员中有130多位两院院士,还有许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方面的领军人才。他们立足各自岗位,积极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人才自主培养、科技自立自强。比如,高校工作者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精品课程,争当新时代“大先生”;科研工作者在带领团队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完成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梯队;企业负责人加大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广大政协委员面向社会各界特别是青少年加强科学普及,营造重视教育、热爱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本届政协首设环境资源界别
  刘结一介绍,这些年,天更蓝,水更净,空气更清新,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这是大家的共同感受。过去一年,全国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2%,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90.4%,森林覆盖率超过25%,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增绿最多的国家。
  全国政协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本届政协首次设置环境资源界别,汇集来自生态、环保、能源等多领域委员、科研专家、企业家等。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