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继《清风集》之后,陈绪德先生的第二部诗文集《青松集》即将付梓。承蒙他的信赖,我有幸先睹为快。陈先生曾对我说过,他写诗都是有感而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所触动,有所感悟,便会随手写下来。事实上也正是如此。陈先生的诗风格质朴,明白晓畅。他的诗在格律上并不讲究,反倒是吸收了民歌的传统和古风的特点,读来亲切自然。
陈先生爱读书,他的诗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和历史知识。如黄鹤楼崔颢的典故,爱晚亭杜牧的名篇,醉翁亭欧阳修的传说,以及武侯祠、逍遥津中关于三国的故事,如此种种,穿插其间,读来令人联想,意蕴深厚。
陈先生是一个苦孩子出身,“我本不幸一苦娃,生在乱世穷人家”。他常说: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对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放声高歌。如《上海颂》《皖南风光好》《仿菩萨蛮·山东行》等,这些诗贴近现实,反映现实,字里行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在陈先生的诗中,有一些怀念亲人的篇章,读来情真意切,令人感动。特别是怀念夫人梅莉的诗。陈先生与夫人相濡以沫,朝夕相伴,共同生活了半个世纪。陈先生在职时,由于工作忙,夫人承担了一切家务。不幸的是,后来夫人身患重病,生活的担子全部压到了陈先生的身上。他既要照顾夫人的起居饮食,还要经常跑医院,“为你治病天天忙,来回医院不间断”。那段时间,陈先生十分艰难。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夫人病情逐渐稳定下来,就连医生也称他创造了奇迹。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去年,夫人不幸与世长辞,这给了陈先生极大的打击。“生前虽卧病床上,我心踏实不担忧。如今她已离我去,心里压块大石头。”短短几句便道出了内心的沉痛和无奈。
相比“诗歌篇”,收入本集的“散文篇”数量较少,但我却格外喜欢。尤其是《怀念我的母亲》《父亲的来信》等篇。陈先生上大学时,全靠助学金维持,不论多么困难,他总是瞒着家里。有一次,他把与同学合影寄回家中,母亲看了既高兴又难过。因为她看到同学穿的是皮鞋,儿子穿的却是旧布鞋;当时天已变暖,同学穿的是短袖衬衣和短裤,儿子还是长裤长衫。不禁难过得流下泪来。这些细节十分传神,也十分感人。对于写作来说,技巧固然重要,真情实感更是制胜法宝。
陈先生如今已是八旬老人,但他并不服老。正如他在诗中写的那样:“心中犹燃青春火”“绚丽晚霞也妖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