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3月05日
匠心独具圆“徽梦”
□洪波
   在徽州的一个书店里,《指尖上的梦——徽州工匠记》,无意间被我浏览到,这是作家洪锋的成果。见到这本徽州人写徽州的书,对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徽州人而言,自然心生欢喜。
  “题好文一半”,书籍亦如此。“指尖上的梦”诗意盎然,给人插上遐想的羽翼;“徽州工匠记”纪实白描,充满泥土的芬芳。
  这本书像一部三幕结构的纪录片。前几页是序幕,黑底白字,一字一页,素雅却不失大气,这些字组合成词,便是:徽墨、歙砚、木雕、石雕、砖雕、竹雕、版画,这是此书的七大主题。中间的主体部分,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此书结尾也是黑底白字,是七个名字,他们是每种工匠的杰出代表:周美洪、曹阶铭、王金生、程长进、方新中、洪建华、潘荣明。这几位大师的姓名,浓缩在两页纸里,像竹林七贤雅集,让人有种荡气回肠的感觉。这样的设计,让读者很容易知晓此书的关键词,是一种思想理念的体现,可谓独具匠心。
  本书七章,作家都是先历史后现实,书写了每种非遗的昨天与今天,写出了历史积淀的厚重,拓展了技艺传承的深度与广度,由此增加了此书的分量与内涵。这样的谋篇布局,使此书各章节辩证统一,但有些章节写作的侧重点却不尽然。
  如“竹雕”一章,写竹雕非遗传承人洪建华时,更注重叙述其如何从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到成名后作品被争相收藏,再到徽文化活态的风生水起形成产业,以此线索记录他的成长奋斗。再比如,“版画”一章现实人物潘荣明,又注重对其作为乡村小学教师,在成才、成名后,传承徽派版画模式的记述。
  虽同处于徽州这片土地,因为每种技艺的“种子”基因不同,其成长过程便有鲜明的个性。作家自然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从大量的采访素材中,选取现实非遗传承人各自亮点,使得人物描写颇具鲜明的个性。
  在徽州/有这样的一些手工匠人/至今还在坚持着他们对手艺的执着/他们始终保持着那份心和手的温度/他们是普通的劳动者/更是徽州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承者,这是封底的诗句,徽匠精神之魂,兴许是促使作家精心、静心撰写的驱动力。
  徽州是徽文化的“天然海洋”,一部好书就是一扇视窗。这一本本图书,如同一枚枚石子投入静湖,泛起圈圈涟漪,从而激发更多的人们关注徽州,爱上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