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二十余年,安庆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安徽省社科普及基地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邵敏一直扎根一线,从事黄梅戏文化传承普及、教学研究工作。她表示,黄梅戏向来多以女性为主角,热衷歌颂女性的美好品质,而在传承发展过程中,更是有不少女性工作者用“巾帼力量”推动着黄梅戏在海内外唱响。
“这既是对个人黄梅戏文化传承普及、教学研究的肯定,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戏曲文化传承事业的支持与鼓舞。”提起此次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邵敏说,黄梅戏与“巾帼力量”一直有着不解的缘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黄梅戏一大明显特征就是“旦角担纲”,将女性作为主角,《天仙配》《女驸马》等家喻户晓的代表作均是如此。这些剧目都歌颂了女性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显现出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勇敢智慧的美好品质,这些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不仅是艺术的结晶,也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
黄梅戏的传承既需要扎根泥土的坚守,也需要与时俱进的勇气,在这份事业背后,有不少女性工作者用细腻的表演诠释了家国情怀,用柔韧的脊梁担起了文化传承的重任。如今,无论是领军人物还是基层演员,都有不少女性身影,她们独当一面,绽放芳华,推动了黄梅戏的传承发展。
邵敏博士毕业后,带着对这份工作的向往和对安庆这座“有戏之城”的喜爱,回到母校安庆师范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工作,至今已有20余年。如今,49岁的她继续扎根一线,致力于黄梅戏的传承发展、人才培养等。主编出版了《黄梅戏研究论丛》《黄梅戏青年旦角演员培养》等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多篇,并主持完成了多个研究项目。
邵敏认为,黄梅戏的传承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存续,更需要做到适应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讲好时代故事,其核心在于守正创新。站在新的起点上,她将继续以敬畏之心深耕黄梅戏文化研究,推动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对话。以赤子之心培育青年人才,让黄梅戏的薪火代代相传;更以开拓之心探索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这一方水土孕育的艺术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