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石丽芬:长期扎根玻璃新材料研发
 

  在高温炉前,身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用七八十厘米长的长钳从炉中精准夹出敞口盛满玻璃液的容器,这是中建材玻璃新材料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功能玻璃所副所长石丽芬的日常工作。2008年从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石丽芬就投入到玻璃新材料的研发工作当中,十几年来扎根科研一线,突破多项技术难关,在成果转化方面硕果累累。
  被问到为何选择这条漫漫探索的科研之路,石丽芬认为,是因为自己的好奇心重。但想要探清其中的奥妙,少不了反复试错。2019年,石丽芬参与的疫苗用中性硼硅玻璃研发项目就因为氧化硼的精确调控困难而陷入反复试验论证中。
  面对这一难题,石丽芬和团队成员创新性地构建了“数字化模拟+高通量实验”双轮驱动研发体系。开发出耐水性、耐酸性达到国际1级标准,耐碱性更是优于ISO标准的中性硼硅药用玻璃料方及澄清技术,支撑了国内第一根5.0中性药用硼硅玻璃管的量产,为疫苗用中性包装材料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石丽芬将配方开发的过程比作做菜。“放盐、酱油、醋、糖都需要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达到口味,而我们的配方需要达到一定比例才能达到性能。”确定好比例后,每天早上配料,放进炉中烧七个小时左右,接着是在高温炉前的取料环节。“我们需要从一千六七百度的炉子里取料。”石丽芬介绍,取料时如果不戴面具,脸立刻就会被灼伤,就算穿着防护服,开炉门时,热气也像热油往外泼一样。
  在这一炉炉的见证下,石丽芬与团队完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板玻璃料方体系,支撑了国内首片G8.5TFT-LCD液晶玻璃的量产;开发的适用于浮法工艺的OLED玻璃料方应用于产线,成功下线世界首片8.6代OLED玻璃基板;形成的适用于浮法工艺的高应变点玻璃料方应用于生产线,生产出了国内第一片应变点大于580℃的高应变点玻璃基板,用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基板,填补了国内空白。
  面对此次所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石丽芬表示,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紧密相连,未来在科研路上探索的同时,还将坚持“传帮带”模式,传授技术,更传承科研精神,凝聚团队向心力,带领团队实现更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