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气温骤变如“过山车”,咋回事?
  气温“坐”上“过山车”
  3月的第一个周末,早上穿外套,中午换短袖,晚上套棉袄,两天内经历了四季。
  气温这次有多“调皮”?
  3月1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强烈回暖,七个省份出现30℃以上高温,这在3月初相当罕见。
  春暖花开了?不!3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寒潮黄色预警和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事实上,多地气温骤暖后急速下降,10~20℃的降温只是前奏,大风、暴雨、冰雹(báo)、暴雪接踵(zhǒng)而至。
  就像一场刺激的过山车之旅。
  冷暖空气“掰手腕”
  究竟是谁改变了天气呢?其实,这是冷暖空气的激烈交锋。就像两人“掰(bāi)手腕”较劲,实力相当互不相让。
  春天暖空气“活跃”,暖湿气流一路北上,占了上风,助推气温进一步上升。
  北方的冷空气不甘示弱,先认输后攒(zǎn)劲,快速南下发起迅猛回击,扭转暖热形势。
  而雨雪过程本身,也加速了地面的降温。
  当冷空气赢(yíng)了,气温“唰”地降下来。
  双方较劲,气温就像一个“受气包”。
  我们随之也体验到了“过山车”般的气温变化。
  这在3月是正常现象,属于典型的春季冷暖波动。
  但今年的3月初,冷暖气流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显得分外较劲。
  应对变化“见招拆招”
  面对任性的气温,我们要学会“见招拆招”。
  可以“洋葱式”穿衣,热了能脱,冷了就加,自如应对温差,避免感冒。
  乍暖还寒,也不要贪凉,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热汤。
  适量的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更有活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但锻炼也要掌握时间和强度,避免早晚温差太大着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