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被科学家视为人类星际移民的首选目标。
2021年5月,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带着全球首台“透视雷达”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
近日,中国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公布火星大发现。
根据雷达图像,火星地下35米处,埋藏着36亿年前的海岸线。
这个发现,将火星液态水的证据从人迹罕至的极地地区,扩展到更适合人类活动的中低纬度地区。
证实火星曾是宜居的。
如果这一区域曾存在海洋,随着气候变迁,大量水分或以地下冰的形式被封存,
这为未来火星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可能,
此外,这些古海洋沉积物保存了火星气候变化的历史记录。
研究它们,或可指导人类如何改造火星环境,实现火星长期可持续居住。
你知道吗?通过天问一号任务,我国已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探测。
计划2030年前后,通过天问三号任务实施火星采样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