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最惬意时光就是在作品前观摩沉思。
在滁州闹市里,隐藏着这样一处独特“空中”风景,数百盆造型优美、形态各异的盆景令人称绝,好似梦境的延伸。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带着好奇前往实地探访这个“空中花园”。
闹市中有个“空中花园” 中都大道是滁州市南北走向的主干道,沿街门面寸土寸金。在此闹市之中有一部临街电梯直通二楼楼顶,这里“隐藏”着一个硕大的空中盆景园,数百盆盆景错落有致地摆放着。
走进园内,一棵造型优美、刚劲有力的高大黑松尤其引人注目。树下是用砖石和泥土垒起来的基台,基台一侧有个长满苔藓和泥藻的人工水池。“平日自来水都先灌注在这里,经阳光多日照射和微生物过滤后的水才用来浇灌盆景和盆景幼苗。”盆景园主人刘传富告诉记者。
刘传富告诉记者,由于酷爱盆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耗资300余万元,在当时还是一片荒地上建起了这幢28间的二层沿街商铺,并利用商铺楼顶广阔的空间玩起了盆景。他几乎将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个“空中花园”的建设与管理中,一“玩”就是三十余年。
记者观察发现,这座空中盆景园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设计精巧,大小盆景交相辉映,仿佛走进一幅幅活生生的画卷中。由于建在二楼楼顶,因此路人很少知晓。
把盆景当孩子时时呵护 如今,在刘传富眼中这些盆景早已不是一株株植物,而更像是一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成了他每日情感牵挂与精神寄托。“盆景像孩子一样有灵性,有自己的生命,需要用心去感知和呵护!”
“盆景制作讲究‘意在先,情在后’,将创作者的情感融入其中,要符合自然美学,少人工痕迹。”刘传富说,盆景制作少则数年,多则二三十年。
刘传富说,有时他在盆景前一站就是数个小时,仔细观察每一片叶子的变化,精心调整每一根枝条的位置。
在盆景园修剪房里,刘传富指着一盆正在修剪的盆景告诉记者,这盆老鸦杮曾在全国性大赛中获金奖,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价值,需要耗费数年时间对其修剪换果。
采访中刘传富向记者坦言,他小时候受邻居大爷影响喜欢上盆景,后来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中成功抓住商机,积累了一定的财力。因为痴迷盆景,2012年他和妻子毅然关闭了家里所有生意,专心打理盆景园,潜心研究和制作盆景。
因为痴迷成就“大师”
在长年累月对盆景艺术的追求和探索中,刘传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盆景艺术风格,尤其擅长三角枫、老鸦杮和黑松的盆景制作,其作品多次在全国甚至国际盆景竞赛中获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023年,经重重严格考核认证,刘传富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BCI国际盆景大师”称号。这是盆景界的最高荣誉,截至目前安徽仅有四人获此殊荣,全国有40余人。因此,业内都对其以“大师”相称。
“从玩盆景那天起,我从没有把盆景当作赚钱的工具!”刘传富说,尽管盆景的利润回报率很高,但他从未将盆景当作赚钱手段。
空中盆景园成传承基地
在追求盆景艺术的道路上,刘传富不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位传播者与教育者,他还受邀担任滁州一所高校的任课老师,定期给大学生们讲授盆景培育和制作工艺。
刘传富说,盆景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更多人的参与和努力。因此,已经62岁的他工作之余积极投身于盆景技艺的培训与推广中,将自己的“空中盆景园”打造成大学生实习基地。在他的带领下,滁州当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接触并爱上盆景艺术。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健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