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典说楚史
因猎求士:楚庄求贤,安徽受益
□周强
  西汉刘向《说苑·君道》记载了楚庄王“因猎求士”的故事。楚庄王执政以后,深感贤才匮乏的危机,曾和大臣交流说:“君王英明,又有老师指点的可以称王;君王德才一般,而有老师指点的可以称霸;君王德才低下,群臣又不如君王的必定亡国。现在我就是德才低下的君王,群臣又不如我,我担心国家将亡。况且世上不会没有圣人,国家也不会没有贤人。天下有贤人我却得不到,倘若我能继续生存下去,那靠什么吃饭呢?”
  楚庄王经常打猎。大夫们劝告说:“晋国和楚国是敌对的国家,楚国不打晋国的主意,晋国必定打楚国的主意,希望君王不要沉溺在享乐之中。”楚庄王说:“我打猎是为了寻求人才。那些能闯入荆棘丛中刺杀虎豹的人,我就知道他们勇敢无畏;那些敢于徒手与犀牛搏斗的人,我就知道他们强劲有力;那些结束围猎能够与人分享猎物的人,我就知道他们仁义贤明。”说白了,楚庄王说的“勇”“劲”“仁”就是他选人用人的三条标准。
  《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的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就是被他重用的贤才之一,安徽亦因之深受其益。
  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国期思邑(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人。少年时代的孙叔敖从书中学习前代明君贤臣的故事,立志长大后做对国家对民众有用的人。后来他被举荐担任楚国令尹,楚国老百姓知道后都很高兴,史书说他“未治而国人信其仁也”。
  孙叔敖担任令尹时,楚国正处于上升时期,楚国东部疆界已扩展到今安徽省的无为与巢湖之间,淮南地区完全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新区域的治理消化成为宰辅孙叔敖的职责。孙叔敖将江淮地区作为楚国的战略后方进行开发建设。他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兴修了若干宏伟的农田水利工程,今安徽省境内就有寿县的芍陂(安丰塘)和霍邱县的大业陂(水门塘)。
  芍陂(安丰塘)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处。修建之前,这里是一片低洼地带,常因水灾而影响农业生产。孙叔敖发动百姓,修筑堤堰连接东西山岭,开凿水渠引来四方流水,形成一个人工大湖。然后又安装水闸调节水量,既防水患又可灌溉,从而使周边地区的农业经济很快得到发展。安丰塘经历代整修,至今仍然在发挥效益。
  在中国著名的先秦四大水利工程中,漳河渠、都江堰、郑国渠都建于战国时期,只有安丰塘建于春秋时期,比漳河渠要早近两百年,比都江堰和郑国渠要早三百多年,现在安丰塘已成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业陂原名穷陂,今名水门塘,位于霍邱县城北。此处四周岗地,中间低洼,原是“蛤蟆挤股尿,庄稼水中泡”的地方,被孙叔敖整修成“江淮地区的陂池工程代表作之一”。现在这座中型水库已改建为水门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