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正月里,踏青至故乡十几里外石关的一座山上,见到了尚存的积雪。它们厚薄不均,如同悬浮在巨石、石阶、石缝、坡坎、落叶之上。这样的白雪点缀在初春山间,使山有了透亮、生动的韵致。向阳处,树的枝干和枯草倒影映在雪上,形成天然图案,和雪的暗处一起呈蓝紫色,大自然调出的色彩绝美、高贵。
积雪缓缓消融带来丰沛水源,清澈的水流随山势而下,从不同高陡处跌落,沿溪形成十几处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瀑布。溪流两边的山上也有瀑布,循声而望便生一探之想。历尽辛苦来到瀑布前,在附近石头上坐下,细细揣摩这样的天然画意。不同的流水声动听悦耳,增添了空山静趣。
溪上瀑底水潭,浅潭表面向阳处波光粼粼,水的波纹被阳光投影在水底碎石上,产生光怪陆离的景象。流水急速通过平缓处,稍有落差遇乱石撞击出一窝窝白色水沫,瞬间又还原成水流滑向下游。深潭水面泛着青紫颜色,十几米高似水帘的大瀑布与瀑底深潭接触,咆哮中形成水雾,让四周如披上一层薄的轻纱。
沿溪登山,时常看到沟缺处,有人搭了木板、平石;危险的路境,谁砍了一堆树枝做警示,提醒前行的人注意安全。愈往高处,前人留下的善意愈见分明:朽木横陈处,架着平展的松板;危崖转角,堆着示警的荆枝。这些无名氏的手泽与山石积雪浑然一体,恰似自然馈赠中长出的温情注解。
当暮色将雪线染作绯红时,我立于峰顶,望见残雪与初生的草芽共舞,忽然懂得这迟迟不去的冬痕,原是为了给春之序章添几笔清冷的韵脚——就像那些深谷里默默铺就的木桥,都是人生路上弥足珍贵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