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吒儿不是最能“打”
国产电影出海榜高手如云
  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闹海》破纪录的春天,还有哪一枝没有绽放,可能就是海外票房不尽如人意,150亿+人民币的总票房里,海外票仓只有2亿人民币冒头,在猫眼电影的数据统计里,目前只能以约合不到2900万美元的成绩排在第19位。国产电影走出去,依然是个问题。想到这个话题,一方面是哪吒确实跑得很猛,另一方面是发现成龙当年的好多片子确实是全球发行,譬如2017年的《英伦对决》甚至卖到了拉脱维亚。以前哪儿知道拉脱维亚还拍电影,现在知道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猫猫的奇幻漂流》就是拉脱维亚的。
  李安的一枝独秀
  李安“父亲三部曲”之后的跨文化表达,可以说是没让人失望。总体上依旧是压抑克制的《卧虎藏龙》,也带着这种吸引人的东方文化的驱动力——飘逸的压抑。《卧虎藏龙》总投资1500万美元,听着不是特别吓人,但是别忘了这部电影的开拍时间是1999年,当时港产武侠片的普遍投资是2000万港币。
  《卧虎藏龙》在北美拿到1.89亿美元,贡献了该片全球总票房(2.15亿美元)的近9成。李安的武侠如此克制和压抑,但也展现出了江湖里爱恨情仇的纠葛和生而为人隐秘的韧性。换句话说,《卧虎藏龙》飘逸的部分最终还是落地了,以猝然倒地或者纵身一跃的方式。此后的李安开启了光芒四射的时光,直到120帧的高分辨率迷思,但他前阵子还是说,电影处在艰难的时代。游弋于东西方文化之间,推开的人性之门并没有关上,只是对匆匆的人群而言,电影,好像变得太漫长了。
   张艺谋的华丽转身
  2002年、2004年和2006年,张艺谋引领的中国式大片上演华丽转身风潮,张导连续带来《英雄》《十面埋伏》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耀眼星光+绚丽色彩的方法论非常成功,罗生门结构、碟中谍反转和“雷雨”的故事模型,彼时张艺谋和张伟平的组合风生水起。虽然海外票仓越来越不买账,但是《卧虎藏龙》之后,在国际艺术电影节蜚声的张艺谋确实实现了商业电影的华丽转身。
  很长时间以来,张艺谋因为这种商业指向备受质疑,也导致《金陵十三钗》之后二张分道扬镳,张艺谋的“大师属性”备受指摘,在国内导演动辄10亿+甚至50亿+的大潮中,张艺谋靠着拙劣堆砌的《长城》才勉强在2016年成为10亿+俱乐部的导演,并在2023年春节档凭借《满江红》跻身40亿+俱乐部。实际上,《英雄》在国内最不景气的年份,虽然只拿下2.5亿元人民币票房,但是《英雄》和米拉麦克斯合作北美发行,当年仅在北美就拿下5371万美元,全球票房1.83亿美元。阴阳张艺谋久攻10亿+不破的朋友们,是不是肤浅了?在遥远的2002年,第一次华丽转身的张艺谋,就已经渲染出了10亿+的门槛。但是套路久了,确实也不好使,《金陵十三钗》找来世界顶流克里斯蒂安·贝尔,一起演绎一群人救一个人,也没能再次敲开世界的大门。
  吴宇森的史诗情怀
  《英雄本色》曾寄寓多少人的青春,小马哥甚至可以在《英雄本色2》里死而复生。然而老骥伏枥的吴宇森在《赤壁》开拍之前,却和周润发闹出了不愉快,导致当年这部传说投资超6亿人民币的大制作面临巨大尴尬,梁朝伟救场才让吴宇森安然过关。但是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影片的对白设计,包括小乔给马助产,以及吴宇森标志性的“放鸽子”,这部显然为了面向国际市场,简化了“三国”人物关系的大制作电影,在国内和国外碰到了完全不同的境遇。
  分为上下部公映的《赤壁》,在豆瓣都是6.4分,而上下部在国内的票房分别是3.21亿元和2.6亿元,这个数据在2008年是冠军,在2009年只能说是名列前茅。不过影片的全球票房分别是1.18亿美元+1.1亿美元,实际上2.2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算起来应该不至于亏钱。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赤壁》上集和下集在日本分别收获超5241万美元和5637万美元的票房,这也是两部《赤壁》分别以超7400万美元位列国产影片出海榜第四位和第五位的重要原因。之所以分析《赤壁》总体上没有亏钱,是因为后来吴宇森在2015年前后脚又完成了同样拆分上映的《太平轮》,这一次,就没有强力的海外票房护驾。显然想要完成一部史诗级作品实现自我超越的吴宇森,已经没有什么老本可以吃了。
  成龙的“尖峰时刻”
  作为看着成龙电影长大的一代人,作为看着成龙老去的一代人,作为看着成龙电影衰减的一代人,当年怎么夸成龙大哥都不为过,现在怎么唏嘘感慨都没有意义。在“国产电影出海榜”的前20名里,有八部电影是成龙的作品,而且其中5部来自上一个千年的最后十年——《红番区》《一个好人》《醉拳2》《警察故事3》和《警察故事4》。《红番区》一般被看作成龙西进好莱坞的敲门砖,这个当年被李小龙扔出去的龙套,用同样夸张的肢体语言和招牌V字赓续了功夫传统。人们津津乐道《我是谁》里他从斜塔上径直跃下,“成龙大哥”成了他的昵称,《尖峰时刻》系列成了他真正的尖峰时刻。
  李小龙的《猛龙过江》和《精武门》是功夫电影打开国际市场的先声,当然也得益于香港有个好莱坞的亚洲院线布局。其实成龙和唐季礼绑定的时代,亚洲市场仍然是跳出香港地区的重要海外票仓,当然北美市场对中国功夫的认可度是相当高的。但是动作巨星没有能斗得过时间的,可以对比的是另外三部上榜电影,《英伦对决》《十二生肖》和《功夫瑜伽》,还能拉来布鲁斯南,还有贺岁档甚至春节档的号召力,但真的就疲了。成龙大哥和观众都疲了。所以要特别说一下《一个好人》,那个把我看哭了的一员武将最好的文戏。
  星爷的“功夫”加持
  《功夫》在北美口碑也非常好,一方面它的完成度很高,对于中国功夫的诠释和理解,既有对李小龙的致敬,也有技术的加持和星爷对中国功夫的个人理解。值得一提的是,《少林足球》和《功夫》两部周星驰上榜电影,依然是“功夫类型”,如果回溯一下前文,功夫和动作,是关键词,所以像李安和张艺谋能稍微输出点文化感觉和价值观,已经很不错了。不得不说,日本市场除了很支持吴宇森,也给足了星爷面子,《少林足球》和《功夫》在日本分别拿下了2042万美元和1651万美元(仅次于北美的1710万美元)。
  功夫是关键词,榜单上还有一部李连杰的《霍元甲》。该片上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导演于仁泰在好莱坞完成了两部北美大卖的恐怖片《鬼娃新娘》和《弗莱迪大战杰森》,为其在好莱坞赢得了一定的声誉。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