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护理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城院区(肥东县人民医院)霍文洁
  一、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日常护理
  1.血透前、后24h用热毛巾清洗、湿敷内瘘穿刺处每天2~3次,涂喜疗妥药膏且按摩5~10分钟,如果有条件,可用红外线治疗仪照射40分钟。
  2.如有血管瘤可用弹力绷带保护,避免碰撞,每次血透前清洁皮肤。
  3.使用内瘘透析后,绑上弹性绷带,以内瘘不出血为宜,扪及内瘘搏动及震颤,自我感觉松紧舒适。每隔20分钟放松一下绷带,小时后将绷带完全放松(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4.使用内瘘透析结束当日,保持针眼处干燥,避免接触到水,以防感染。如果穿刺处发生血肿,可压迫止血或用冰袋冷敷,24小时以后可热敷,并涂擦喜疗妥消肿,内瘘处如有硬结,可每日用喜疗妥涂擦按摩,次/天,每次15分钟。
  5.养成自我检查动静脉内瘘,早、晚各1次,具体方法:将2~3个手指放在动静脉内瘘上面,判定内瘘触摸时有血管震颤感,用耳朵能听到血管杂音。如果发现血管震颤音减弱或消失,应立即就医。
  二、内瘘出现皮下血肿护理
  皮下血肿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壁破裂,血液流出血管而聚积于软组织内,出现局部肿胀的现象。血肿可能发生在穿刺过程中、透析中或结束后的数分钟、半小时后或更长时间后。出现血肿,若没有及时妥善处理,将对动静脉内瘘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三、皮下血肿的原因分析
  1.患者个体原因:有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皮下血肿的发生率相对偏高,与患者血管硬化,管壁弹性小有关。
  2.新瘘穿刺过早:在内瘘早期,静脉壁薄弱、脆性大,过早穿刺使用会损伤血管壁;且静脉未充分动脉化也增加了穿刺难度,特别是穿刺新瘘更容易发生出血、血肿及血管狭窄,从而影响内瘘的使用时间。
  3.拔针时按压不正确:透析后拔出穿刺针未准确按压住穿刺点。透析穿刺会有两个穿刺点,一个是皮肤进针点,一个是血管进针点,如果仅按压住皮肤进针点,而血管进针点未按压到,则可能导致皮下渗血、血肿情况;按压穿刺点的力度过松,也会发生。
  四、皮下血肿的居家处理方式
  1.冷敷:24h内冷敷血肿周围处可以减少渗血,减轻肿痛。冰袋冷敷至少距离穿刺口3cm,时间限制20~30分钟。建议“间歇性冷敷”或用“迷你型冰袋”。此外,特别要注意的是,冷敷时冰袋不可直接接触患者的皮肤,避免造成冻伤,需要给冰袋包裹治疗巾或毛巾等物品,同时需要随时观察皮肤血运、感觉等情况。有条件者可使用降温贴通过汽化作用,吸收热量,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
  2.热敷:24h以后,没有继续出血才可以热敷!水温45℃~50℃,3~4次/天,20分钟/次,要注意防止烫伤。
  3.非热康谱-红外线治疗仪:适用于需要改善血液循环,对于长期透析治疗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和代谢废物积累,非热康谱疗法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此外,这种疗法还可以用于治疗疼痛缓解、促进伤口愈合、改善慢性炎症等症状。每次保持20~40cm的安全照射距离,请勿近于20cm。照射部位应完全裸露,直接进行照射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每次照射40分钟即可。
  4.土豆片外敷:用新鲜土豆切薄片外敷血肿部位,中医认为新鲜土豆消肿解毒、止痛的功效。土豆中所含有柠檬酸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下血肿吸收,加快内瘘血管的愈合。正确使用方法:透析结束24h后,将新鲜的土豆洗净擦干,不去皮切成大小厚度1~2mm适宜的土豆片,穿刺处则需要在土豆片中央挖一直径约1cm的圆孔以避开穿刺针眼,将切片紧贴于穿刺部位皮肤,并用保鲜膜覆盖,切片干燥后随时更换。外敷15~30分钟为宜,每天2~3次。
  5.喜辽妥涂抹: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本药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多磺酸粘多糖促进正常结缔组织的再生。
  6.如意黄金散:它是一种复方中药粉剂,具有解热解毒、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改善微循环、疏通气血等作用。瘙痒、刺痛、皮疹等立即停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