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金寨:四轮驱动绘就老区振兴新画卷

  鸿鹄智创的智能化生产车间。

  工人正在用毛竹编织加工径向帘。

  金寨抽水蓄能电站上的水库宜人景色。

  金寨县“夏清·金竹湾”民宿。 

  暮春时节的大别山腹地,漫山杜鹃与茶田新绿交相辉映。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跟随“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安徽往前赶”采访团金寨实地探访发现,这个革命老区,正以工业转型、绿色能源、农旅融合、特色产业四轮驱动,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202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智造车间演绎“焊”卫奇迹
  走进金寨经济开发区,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在安徽鸿鹄智创焊接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机械臂灵活舞动,将直径毫米级的焊丝精准分装。这家2021年落户的企业,仅用三年时间便以年产量20万吨的规模跃居全省焊接材料行业龙头。
  “40条焊丝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线,年生产20万吨焊丝,相当于一条生产线一天便可生产13吨。”企业负责人指着5G工业互联网监控大屏介绍,从原料检测到成品出库的多道工序,全部通过数字化系统实现全流程管控。令人惊叹的是,占地6万平方米的巨型车间仅有60名操作人员,人均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在精密焊接领域,企业自主研发的高强度特种焊丝已应用于高铁轨道焊接,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
  开发区负责人透露,通过产业链精准招商,国轩高科、雅迪电动车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落户,形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底,开发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0亿元,亿元以上产值企业达到42家,老区工业正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华丽转身。
  超级“充电宝”深藏地下
  驱车驶入流波䃥镇深山,一座超级“充电宝”深藏地下。金寨抽水蓄能电站犹如镶嵌在大别山中的蓝宝石,上下水库落差达350米,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工作人员形象比喻:“当电网负荷低谷时,它像巨型水泵将水抽至山顶;用电高峰则放水发电,相当于每天搬运两个西湖的水量。”
  这座总投资75亿元的绿色工程,自2022年全面投运以来已累计发电41.5亿度,可满足全县50万人口年用电需求。更令人振奋的是,电站建设期间修建的24公里盘山公路,让深山毛竹每吨增值200元;施工期年均创造5500个就业岗位,带动三产增收超10亿元。
  站在上库观景台俯瞰,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曾经闭塞的山村如今车流如织,生态红利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农文旅融合激活乡村
  在汤家汇镇,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上演。借助元宇宙技术,游客通过VR眼镜亲历1929年立夏节起义:虚拟与现实交织中,苏维埃旧址的石墙泛起涟漪,数字复原的红军战士从历史画卷中走出。“我们要让红色记忆可触摸、可感知。”文旅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发《星火相传》等12个沉浸式体验项目,红色研学游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超万元。
  春茶飘香的四月,古碑镇留坪村千亩生态茶园迎来采茶高峰。茶农们手指翻飞间,嫩芽如雨落入竹篓,茶山间回荡着悠扬山歌。“以前春茶采摘完就闲着了,现在四季都有游客。”村支书张必恩指着茶园说,投资500万元打造的观光平台,让茶叶亩产效益大幅提升。不远处的“爱情湾”摄影基地,不时有准新人在云海茶田间拍摄婚纱照,传统农业与现代文旅碰撞出奇妙火花。
  在桃岭乡千亩高山有机茶园,新修的环岛公路如丝带缠绕山间。乡党委书记算着生态账:“打造春采茶、夏观星、秋游湖、冬赏雪的四季旅游格局,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随着3300亩新茶园的建成,昔日的荒山坡正变身“绿色银行”,户均年增收有望突破5万元。
  山货出山演绎“点竹成金”
  晨曦微露,流波䃥镇黄畈村的竹制品加工厂已机声隆隆。村民将刚砍伐的毛竹送进车间,看着它们经过多道工序变身精美竹帘。“以前毛竹每吨只能卖300元,现在家门口加工,价格翻了一番!”该镇通过引进双棱竹业,年消耗毛竹3.5万吨,带动60余名村民月均增收4500元。在“中国毛竹之乡”的金寨,这样的“点竹成金”故事正在多个乡镇同步上演。
  夜幕降临时分,天堂寨镇八湾堂民宿亮起温暖灯火。这座由明代徽派古宅改建的精品民宿,木雕花窗与智能家居相映成趣。“周末客房提前两周就订满了。”店长展示着预订系统,古色古香的庭院里,游客正体会着深山茶香。而在大湾村春山·湾留居民宿,百年古宅经过保护性开发,将徽派建筑美学与现代生活方式完美融合,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
  金寨县文旅局数据显示,通过“民宿+”模式撬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39.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2.16亿元。曾经守着绿水青山过穷日子的山民,如今吃上了“生态饭”,户均旅游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占比中越来越高。
  老区振兴的“金寨答卷”
  站在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远眺,工业园区的塔吊与茶山的采茶人构成动人图景。2024年,金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4.5亿元,同比增长6.1%,居全市首位,城乡居民、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8%、3.9%和6.7%。这些数字背后,是20万老区人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在开发区,工人们调试着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在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师监测着电网负荷曲线;在千亩茶园,主播们直播带货春茶;在民宿院落,设计师规划着二期工程……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新时代的奋斗者正续写着“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从智慧车间的机械臂到竹海深处的欢笑声,从地下宫殿的电能脉动到民宿星火的温暖光影,金寨县用红色基因铸魂、绿色产业筑基、改革创新赋能,在大别山深处书写着新时代的振兴答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