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6版
发布日期:
“狄大人”在安徽望江很“火”
全县三座狄仁杰庙,有的至今香火旺盛,备受尊崇

  望江供奉狄仁杰的国公庙。 

  4月22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独家报道了洛阳白马寺存争议的狄仁杰墓挂牌一事,当地回应称已确认就是狄仁杰墓。记者了解到,狄仁杰与安徽的渊源也颇深,其中安庆市望江县就有三座供奉他的庙宇,有的至今香火旺盛,备受尊崇。
  望江有三座狄仁杰庙宇
  狄仁杰既非望江人,也没在此做过官,为何当地老百姓却如此敬重他?4月23日,记者调查发现,明代万历版《望江县志》中给出了答案。在其中“坛祠”一章中明确记载,狄梁公庙在罗林嘴,祀狄仁杰;并解释了原因为“杰尝巡抚江南,此亦所历之地,谅有惠于民而民祀之。”简而言之,就是当地老百姓因受到狄仁杰的恩惠而建庙祭祀。
  此后,望江县又相继建造了两座祭祀狄仁杰的庙宇。清代乾隆版《望江县志》记载,望江国公庙有三处:一在罗林村,即万历版县志所称的狄梁公庙,另一处在横山,还有一处在蔡家湾。明确标注“三庙皆祀唐丞相狄梁公仁杰也”,并进一步解释,是因为狄仁杰曾做过彭泽县令,而望江与彭泽相邻,百姓也曾受惠,于是建庙祭祀。
  在这版县志中,还附有《望江境内全图》,有两处国公庙在图上标注了确切位置。清代望江文人汪锡福曾围绕望江的山川人文特色,写了一篇《地舆赋》,其中提及“狄梁国公分河山而立庙”。
  资料显示,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人,唐代政治家,武周时期的宰相,曾被贬为彭泽县令。在任期间,因施仁政,“邑人为置生祠”,谥号“文惠”,后被追封为“梁国公”。其从政经历以及断案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近年来,随着一些影视剧的传播,“狄仁杰”已成为热门IP。
  至今备受当地村民敬重
  记者了解到,望江有一处国公庙位于今太慈镇红庙村境内。当地居民向记者介绍,这座国公庙就是望江境内最早的罗林嘴狄梁公庙,罗林嘴这一地名仍然存在,该庙曾几经兴废,但香火至今不绝。
  “我们当地叫他国公老爷,十分敬重他。”与国公庙邻近的韩家老屋自然村村民告诉记者,当地一直对狄仁杰尊重有加,每年祭祖时都会去国公庙烧香祭拜,正月初一也会去庙里给狄仁杰拜年,甚至有的自然村内,过年期间还会在祠堂供上狄仁杰的神位祭拜。
  4月23日,该庙管理者向记者介绍,据其所知,这处国公庙历史悠久,一直供奉着狄仁杰,庙内还存有“敕封文惠国公庙”的老匾,当地村民也很敬重狄仁杰,时常来此祭拜。
  记者注意到,除了望江,安庆市的太湖、宿松两县同样有祭祀狄仁杰的国公庙。这一现象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2024年,《中国地方志》刊登的《作为民间信仰的狄仁杰——明清方志反映的狄公信仰之流传》一文也提到彭泽以及周边的望江、太湖、宿松等地均有供奉狄仁杰的庙宇。
  该文认为,狄仁杰信仰自唐以降由个别地方逐步向全国扩散,彭泽等狄仁杰仕宦所历之地最早建立祠庙,并逐步影响到周边地区。明末至清代,狄仁杰在全国范围内确立起其神格形象。狄仁杰信仰在各地流传过程中至少有官方和民间两种力量推动,因而总是平行存在着不同的形象:官方往往尽力宣传狄仁杰的忠节与再造唐室的功绩,希望借其信仰实现教化本地民众的作用;普通百姓信仰狄仁杰则是希望祈福避祸,将其视作惩恶扬善、保护乡民的地方神。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韩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