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
AI+球幕打造的“星空魔球”,用于航天员、海员和学生的天文知识培训;国产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让硅藻“开口说话”;清华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能“跑”又能“飞”……4月25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提前来到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探馆,为你揭秘这些黑科技。
4月26日-28日,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科交会共征集成果4147件,现场展示2578件。
AI+球幕,打造“星空魔球”
在科技引领展区的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板块,一个颇具未来感的设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这是‘基于人工智能控制的多平台标准球体球幕天文仿真系统’,也就是天象仪。”成都金都超星天文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介绍,天象仪的上方搭建了球形荧幕,天象仪中的影像可以通过投影机展示到球幕中。不论是航天、航海人员的培训,还是面向学生的天文知识培训,都需要用到这一设备。
李平表示,该设备使用了科大讯飞AI交互控制、超薄双曲成形球幕技术等关键技术,可以提供地球上任意一个经度、纬度上的天文信息,并在球幕上模拟演示出来。“经过培训后,航天员、海员,甚至是普通的驴友、学生,都可以通过太阳或星星的位置,来判断目前所处的时间,更加方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李平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已经运用在部分高校,以及航天、航天培训。
国产电镜让硅藻“开口说话” 如果你是一名法医,如何判断某位死者是溺水身亡,还是被害后抛入水中?这个时候,可能你需要国产台式冷场扫描电镜的帮助。
别看这个设备的名字有些专业,但它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合肥国镜仪器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孙鹏飞告诉记者,扫描电子显微镜是“纳米”尺度下微观检测的核心主力仪器,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半导体、光伏、生物医药等领域,它的出现标志着国内冷场扫描电镜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除了刚才提到的几个应用领域,它在许多细分领域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孙鹏飞表示,像是在法医鉴定中,借助这一设备对肺内积液进行观察,如果积液中存在硅藻,便可以通过硅藻的类型来判断它属于哪一片水域等相关信息。
记者了解到,合肥国镜仪器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科技仪器领域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在科大硅谷协助下,国镜仪器公司于2023年10月12日落户科大硅谷片区。
第三代飞行汽车实现多重功能 既像汽车,又融合了飞行器的特征,清华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无疑是本届科交会的明星展品之一。
“从第一代到现在的第三代,每一代都侧重于不同的性能。”清华猛狮智能飞行汽车项目市场总监董一帆表示,清华猛狮第一代陆空两栖自主驾驶飞车用于野外实地调查,第二代可用于搜救、军事等领域,能够在驾驶中适应狭小空间并具有更佳的灵活性。
清华猛狮第三代飞行汽车借鉴了蜻蜓灵活度高、模态转换迅速的生物构造优势,突破了大载重下飞行汽车运输距离受限的技术难题、突破了传统车辆与飞行器的耦合模型,实现了空中飞行、地面行驶、陆空切换以及飞行与地面无人驾驶等多重功能,是解决未来城市交通拥堵难题的理想选择。
据介绍,该成果是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团队产学研项目,将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出孵,当前正在合肥注册成立新公司,即将于科交会期间和长三角国创中心安徽中心签约。
拥有章鱼触手的螺旋机器人
在螺旋机器人面前,不论是昆虫、水果、还是人的手臂,各种“奇形怪状”的物品都能被轻松抓取。
“它的全名叫做仿生软体螺旋机器人,你看,它的外观很像章鱼的触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IoT课题组合作者、仿生螺旋软体机器人项目参与人、合肥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魏熹介绍,他们是基于自然界生物的柔性肢体,比如象鼻、章鱼触角等,以及“等角螺旋线”原理设计出这款机器人的,并研发出不同尺度与材质的仿生软体螺旋机器人原型机。
魏熹表示,仿生软体螺旋机器人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简洁的结构适应不同尺寸、不同外观的复杂物体的抓取。“小到昆虫如蚂蚁,大到10公斤的哑铃、篮球,它都能抓起来。”魏熹希望,未来这款机器人可以在应急、物流、医疗等领域得到应用,加速机器人的迭代升级。“在科交会上,我们也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对技术做进一步的完善,争取早日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