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我给妈妈买棉袄
□方成龙
  看着手机里滚动着“母亲节”的信息,就想起离世多年的妈妈,想起那年我给她买棉袄的事。
  那年,我在淮河北岸修建铁路,施工特别忙,春节放假都是到大年三十才开始。那时的交通不像现在便捷,也没有什么网络订票之说,没有买到车票前,心都是悬着的。
  记得那天上午我匆匆赶到淮南田家庵汽车站时,已是中午了,在售票窗口买到两点多开往家乡的最后一次班车票后,绷紧的心才有了轻松。
  那天还飘着零星的小雪,几分寒冷。我在车站大门屋檐下一边嚼着烧饼,一边盘算着给家里亲人带点什么礼物。走进旁边的一家商铺,我买了一些糖果和水果罐头,出门时瞥见侧间斜挂着不少展卖的衣服,有褂子,有羽绒服,还有棉袄,五光十色的,看着地上的雪花,又感知身上的寒意,突然想给妈妈买一件棉袄带回去,作为春节的礼物多好啊。
  此时,车站喇叭播出了进站上车的提示,我匆忙间买了一件对襟的绒面黑色棉袄。记得那棉袄圆领布扣,袖口、袄边还走了一丝黄线,好似金边,煞是好看,摸着感觉厚厚的绒绒的,我想妈妈穿上一定很暖和很开心的。
  妈妈大年三十就穿上了,爸爸摸摸袄面又看看里子,说是“好绒布的”,姊妹们都说“真漂亮”。每到家中来了客人,妈妈都把话题转移到身着的棉袄上,说是“五儿从淮南带回的。”我听得心里也喜滋滋的,感觉那个春节就是为那件棉袄而过的。
  转眼来到第二年春节,我又回了家。看见妈妈还穿着那件棉袄,就情不自禁地说“下次再给你带一件。”妈妈一听,哈哈大笑,而后又脸色一转,几分认真地说:“千万不要买了,有这件就够了。”爸爸也跟着说“回来带点吃的就可以了,不要买衣服之类的,乱花钱。”一旁的哥哥、姐姐、妹妹都不约而同背过脸去嗤嗤地偷笑,还悄悄地挤眉弄眼。
  这把我整蒙了,心头添加了纠结。返程的时候,姐姐送我去汽车站。路上又谈起妈妈棉袄的事,姐姐先是打哈哈,而后诡秘地说:“妈妈不让告诉你。”我一听急了,站在路边不走了,逼着姐姐最后说出了缘由。
  原来,妈妈穿着那棉袄,有一天袖缝线炸开了,露馅了:棉花是旧棉加工的,黑黢黢的,还掺杂着海绵的边角料,是伪劣产品。最后不得已,妈妈把里面都掏空,又请制衣服的重新装填了棉花。妈妈现在穿的就是改过后的。最后姐姐还说:“妈妈说你不太会买衣服,容易上当受骗。妈妈怕你知道后伤心,所以不让说。”我听后大为吃惊,心间五味杂陈。
  后来的几次春节回去,看到妈妈穿着那件棉袄,我心里就咯噔一声,也不多说了。再后来,我结婚了,要带着妻子回家过春节,出发前专门请妻子当参谋,又买了一件棉袄。妈妈穿在身上,转动身子,我说:“这件一定是真的!”妈妈、爸爸和姊妹们都哈哈大笑,笑逐颜开。我看见妈妈眼角边还溢出了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