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崇新向上 逐浪未来
蚌埠市老年大学以高质量高品位办学实践让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蚌埠市老年大学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随着悠扬的钢琴伴奏,悦耳的和声声声入耳,沁人心脾。记者看到,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在蚌埠市老年大学的声乐课堂上,可以如此专业与时髦。
  向上攀升
  跻身首批全国标准示范校

  “这是新校区的声乐教室。”蚌埠市老年大学迎河路校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校区坐落于张公湖畔,于2023年春季学期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有近30个功能教室,设有瑜伽教室、舞蹈教室、器乐教室等。值得一提的是,新校区建设之初,即强调“一轻三重”:轻装饰,重功能、安全和环保。建成后适老化服务、智慧校园一步到位。
  目前,该校已有迎河路、体育路、南山路三个校区,在校学员1.2万余人次(含教学点学员),极大地缓解了全市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让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实现“家门口”上学。
  硬件不断改善与提档升级,办学规模的大幅提升是基础。蚌埠市老年大学创办于1987年,秉承“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办学宗旨,38年来深耕蚌埠这片老年教育的沃土,扎实推进“红色校园”“书香校园”“品质校园”“美丽校园”与“和谐校园”五大校园建设,校园文化不断凝练,办学品质持续向上攀升,先后为十几万老年学员圆老有所学梦。
  蚌埠市老年大学分别获评全国、全省和市级“敬老文明号”,荣获全省老年教育先进单位、省级示范老年大学等称号。2024年,学校建设再上新台阶,获评首批“全国老年大学标准示范校”。以此为契机,学校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特色发展
  绽放珠城银发风采

  老年教育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发展,离不开一支专业且稳定的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已有兼职教师143名,担任213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梯度合理,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高。
  同时,该校创新发展思路,牵头与当地高校、老年大学共同创建全省首个老年教育“校地联盟”,整合各方在师资、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优势资源,以师资共用、课程共建、项目共研、活动共办、阵地共享、学员共育“六共模式”实现“跨学校、跨区域、跨城乡”资源融通。
  该校开设声乐、舞蹈、器乐等8个教学系近50门专业课程。同时充分挖掘当地教学资源,重点打造一批有地域特点或传承“非遗”的特色课程,如花鼓灯、剪纸、泗州戏。近年来,该校课程开设也与时俱进,先后开设智能手机应用、手机AI养生、手机短视频游学、无人机航拍等课程,这些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实用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聚焦老年教育与文旅经济、银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该校也在探索学养结合、学游结合、游养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近日,该校正式公布首批五条“游学养”精品线路,以“珠城烽火”“淮畔古韵”“康养胜境”等为主题,着力打造具有蚌埠特色的“游学养”教学活动品牌。
  该校积极为学员搭建“学用结合,反哺社会”的多元平台,绽放珠城银发风采。结合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系列老有所学成果展,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第二、三课堂的活动多姿多彩,并组织学员参加全国、省市级活动,学员书画、摄影等作品在全国大赛中摘金夺银,艺术团两次荣获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演出金奖;以老年大学学员为主体的“夕阳红志愿服务总队”,先后获得第五批安徽省文明单位创建十佳品牌、蚌埠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组织”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