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母亲的“慢通讯”哲学
□张斌
   我母亲的手机总是很忙碌。
  母亲有四个女儿。经常有女儿们的电话打进来。我们这些女儿都喜欢和母亲叙闲话聊家常,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
  大姐在上海,会把自己忙碌工作的情景告诉母亲;我在阜阳,每隔一天问候爸妈,多年已经养成习惯;竹妹妹在老家,每天都会打电话,汇报自己的生活。
  每次,母亲听累了,会说:多少分钟了?我一看,居然又滔滔不绝讲了50分钟。每当这时,母亲会说:“不打了,我要去洗脚了。”好吧,我承认,突然被叫停的感觉好像并不好,那时我正处于兴致最高的时刻……
  母亲甚至给女儿们定下了规矩:每次通电话不要超时,30分钟以内最好。好吧,我们尽量遵守。
  特立独行的母亲一直不用智能手机。要不是我坚持,她甚至连老年机都不用。
  母亲喜欢玩“失踪”,出门不带手机。在那段时间里,她就等于“失联”了。有几次,父亲打来电话询问:“你妈妈是不是到你那里了?”
  如果母亲到下午1点还没回来,我就会有点焦急和担心,但电话里只能佯装镇定:爸,你别担心。她到我这肯定会提前说的呀。妈妈估计没有出远门。又去逛街了。
  可母亲去哪了呢?这时,我会打电话给老家的竹妹妹,问是不是到她那里了。当然,也没有。
  不带手机出门的母亲总是让人有点担心。后来,母亲的电话打来了,她并没有离开省城。原来,母亲坐公交去很远的地方取钱了;原来,母亲去图书馆看书了;原来,母亲又顺便去某某地方逛了逛……好吧,谁叫母亲从不迷路呢?
  母亲虽然年过七旬,但头脑好使、思维敏捷,方向感也超级好。她从来不会在外面对方向犯迷糊。她不用智能手机,脑子里却像有个地图,准确记住省城的好多条公交线路,会自己换乘,从不迷路。
  父亲虽然年纪比母亲大,但与时俱进,也用抖音,他主要是听歌和看视频。
  但我有时候,还是很想让母亲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这样,当我看到好的文章和链接,可以第一时间发给她;当我和女儿拍了美美的图片,可以分享给她;当我把她读书的视频发到社交媒体上,得到很多网友的点赞时,我也很想让她知道。
  可是,母亲还是固执地拒绝着智能手机。她说,她看不惯很多人被手机掌控的傻样子,她要保护自己的眼睛,绝不被智能手机牵着走。好吧,我们只好妥协……
  因为母亲没有智能手机,我和妹妹就是她的智能手机。我们把网上的热点事件及时告诉她,我们把身边人、身边事及时分享给她。母亲是个热心人,常常关心着我们的同事、朋友们。
  母亲的电话线那头,都是她关心的人。她除了和我们儿女通话,最大的爱好是给她关心的亲人、朋友打电话。她以前酷爱写信,但现在这个时代哪有写信、回信的人呢。于是,她就常常给她牵挂的人打电话。
  当然,每到重要的时间节点,她还是会写文章,比如写生日贺信,比如写各种纪念日贺词,比如写怀念姥姥、舅舅、大姨的文章。母亲写好了,我的任务是给这些文字拍下来,发到我们的家族群里。每次,母亲的文章在家族群里总能引发一小波轰动,大家都赞赏她会写,写得好。
  在母亲真挚的文字里,回忆鲜活了,过去那些亲人、那些往事好像都重新回来了。
  撰写回忆文章这样的事情好像只有母亲在做。我们虽然也想念那些逝去的亲人,但很少去写这样的文章了。
  更令我们感动的是,母亲特别重视她爱的人的生日,她会按时给我们送上祝福和贺词。
  我们都好喜欢读那些贺词。今年生日,我又收到母亲的生日贺词,读着读着就流泪了。
  时光荏苒,我早已不是那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了。母亲也从黑发的美丽女郎变成了头发花白、有些稀疏的古稀老人了。
  还好,在母亲的心里,她还是那个热爱读书热爱美好事物的小女孩,她那颗柔软的心灵从未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