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上下和合与各得其所
□周强

  江淮运河。田刚/摄 

  孙叔敖担任令尹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实施了许多善政。
  当时楚国流通贝壳形铜币蚁鼻钱,楚庄王认为蚁鼻钱重量太轻,下令改铸大币,强令流通,老百姓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商贾们也蒙受损失,于是孙叔敖劝说楚庄王,恢复原来流通的蚁鼻钱,很快市场又恢复了繁荣。《史记·循吏列传》说:孙叔敖“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汉语成语大全》(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3版)释义说,“上下和合”是指“上下融洽投合”;出处则说是《史记·魏世家》:“秦尝欲伐魏,或曰:‘魏君贤人是礼,国人称仁,上下和合,未可图也。’”魏君指魏文侯,在位时间比孙叔敖执政年代要晚150多年,《循吏列传》和《魏世家》的作者都是司马迁,很显然,《汉语成语大全》以后者作为“上下和合”的出处是不妥的。
  《史记·河渠书》说到楚说国运河工程,“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前者是指湖北省云梦通渠,后者是指安徽省江淮运河,主持这两项工程修建的都是孙叔敖。《汉书·沟恤志》引用时去掉“鸿”字,说“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史念海《中国的运河》转引了一个学术观点:“司马迁在这里所说江淮之间鸿沟并非衍文,乃是指淝水而言。淝水怎么能成为‘鸿沟’?这是经过人工开凿的结果。”观点认为,淝水西有沘水(即淠河),沘水和淝水之间有芍陂,芍陂西容沘水,东通淝水,规模广大。淝水本来北入淮水,因芍陂水灌入后水位抬高,甚至高过淝水源头,于是溢过所在山岗,与岗南施水连接,因此施水也称淝水,今名南淝河。施水南入巢湖,巢湖南通大江,这样就形成江淮运河,即司马迁所云“鸿沟江淮之间”。一般认为,中国最早的运河是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开凿的邗沟。如果上述观点成立,那么这种说法就要改写了。
  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孙叔敖鼓励大家在秋冬进山,采伐竹木,就地贮存。待春夏山水泛滥,再顺流运出售卖,老百姓从辛苦的劳作中得到实惠,生活都很安乐(“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周易·系辞下》也用过“各得其所”这个成语:神农氏时,“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成书于西周初期,使用这个成语算是最早。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都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传说中的理想化人物,因此《周易》描述的“各得其所”也是理想化的社会形态。而《循吏列传》所记则是历史真实,孙叔敖才是最早让老百姓“各得其所”的执政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