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忠臣有女是男儿
□陶渡庵
  都说桐城派鼻祖方苞终生“绝意不为诗”,其实他也有数量极少的诗作存世,《川姑墓》就是其中之一,诗曰:“欲践曹娥迹,孤嫠谁保持?门缨中有变,节孝两无亏。七十不环瑱,千秋作表仪。忠魂应少慰,有女是男儿。”方苞诗中的“有女是男儿”,是指其生活在明初的六世祖姑方川贞。
在桐城方家,一直传说有位“贞老姑”(又称“贞姑”),有的方姓人家里还存有“贞老姑”牌位,与先祖牌位放在一起,重要日子里都要祭祀。方氏历代诗文几乎都写到方川贞,即使很少写诗的方苞也有《川姑墓》诗存世。方川贞在方氏家族中的影响何以如此之大?
  方家有女是男儿
  方苞这首《川姑墓》诗很可能有两个题目。在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刘季高校点的《方苞集》中,这首诗的题目为《川姑墓》;前面还有《展断事公墓二首》。而黄山书社出版、徐天翔等校点的《方望溪遗集》,虽未刊方苞这首诗,却有《展川贞姑墓小引》,前面也有《展断事公墓小引》,这两篇小引都收于该书“碑传类”,其实这两篇小引都属于诗前序,纳入“碑传类”似不合适。
  方苞为何称赞老祖姑方川贞是男儿呢?这要从川贞父亲方法说起。
  话说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随即紧锣密鼓实施“削藩”,防止那些朱姓藩王坐大起祸乱。早就觊觎帝位的燕王朱棣不愿坐以待毙,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攻进南京,夺取了侄子的皇位,时称“靖难之役”。朱棣还诛杀了包括方孝孺在内的一批建文帝股肱之臣,并逮捕天下诸藩不贺不服者。方法是方孝孺的门生,效其师大节不夺,亦被诏逮。当囚船经过望江时,方法朝着家乡桐城的方向再拜后,趁看守不注意,跳江自尽。
  此时女儿方川贞有何表现呢?据方苞《展川贞姑墓小引》:“生于四川,族人称曰‘川老姑’。初欲自沉求父尸,以曾许嫁盛氏子中止。无何,盛氏子病死,遂撤环瑱,侍母,抚二弟。卒年六十有七。邑中列女祠,母郑孺人为首,次贞姑。”
  方苞这篇诗前“小引”虽然叙事极其简略,却写出了方川贞的主要事迹:一是父亲自沉殉节,她欲自沉求父尸;二是夫死守节;三是侍母;四是抚二弟。同时还指出,邑中“列女祠”,贞姑位列第二,仅次于其母郑孺人。
  明末才媛方维仪曾写有六首《三叹诗》,分别咏叹方法、其妻郑孺人和其女方川贞老姑。其中最后两首咏川贞老姑,有句云:“忠臣配节妇,生女亦奇人。”“誓死庭前柏,相看八十春。”“时抱亡臣泪,能继老母裳。人生谁不死?苦节倍堪伤。”“一门有如此,诚可对先王。”《三叹诗》前还有一段较长的序。方维仪的诗与序,所述事件与方苞表述大致相同,但更为详细:不仅记述了朱棣“靖难”时,方法跳江自沉的经过,以及后来因“家廷尉”(方维仪父亲方大镇,官至大理寺卿,故称廷尉公)“讼于当道”,方法得以奉祭于金陵表忠祠和成都显忠祠;更浓墨重彩地写了方川贞抱节守志,去世时“异香满室,三昼夜红光照耀不绝”的神异。
  遗民诗人方文有《老姑行为姚姊夫人七十寿》,虽是写其堂姊方维仪,却以咏贞老姑开篇:“吾家先世有老姑,髫年未嫁亡其夫。竟以处子终漆室,寿介八旬贞不渝。”方文写贞老姑,其实是感叹末世人心衰变,而突出其堂姊方维仪“苦节煌煌照青史”,与“去已久”的贞老姑一样,都是“闾巷高名并山斗”。
  忠节传家是表仪
  明末清初的大哲学家方以智,有记述家史的长篇四言诗《慕述》,也是以五世祖方法与其女川贞开篇:“我祖断事,今祠表忠。死逊国节,投身望江。其女不字,守冢以终。以此传家,凤仪雍雍。”下有小字自注:“断事公讳法,字伯通,中洪武己卯,出正学先生门,为四川断事。不降靖难,逮过望江,遂沉于江。今祀南京表忠祠。其女守义至老,号川贞姑云。”
  方以智《慕述》诗,以“忠孝节义”贯穿全篇,历数先辈事迹,一直写到自己的胞弟和三个妹妹,再写自己并及三子,最后强调“家风律律,勿忘折肱”。
  方氏后裔不断诗咏老姑方川贞。如清中期“皖江三诗人”之一的方世举,就有《和望溪兄省墓二诗》,乃是步韵方苞《展断事公墓二首》;另有《乌石冈》诗一首,也是步韵方苞《川姑墓》,诗曰:“三从半生了,两痛一身持。天苦石难补,月羞弦下亏。古人云有守,女子岂无仪。髧彼飞蓬影,居然烈士儿。”方以智孙方正瑗的诗作中,亦有《五世祖忠烈公墓和望溪兄韵》《拜川贞老姑墓》两题。
  值得注意的是,官修史志如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康熙十二年《桐城县志》、道光七年《桐城续修县志》以及乾隆《江南通志》等,所载方川贞事迹都略去了其父方法沉江之事,将方川贞等同于一般烈女节妇了。
  而方氏后裔则不然,他们的诗文一再强调方川贞与方法的关系,写方法必写其女方川贞,写方川贞也必提其父方法,将方川贞之守节与方法投江放到同样的高度,同时书写、同时歌颂。特别是方氏家谱《外传》篇,记载最为详细。在整部《外传》中,诸多女主一般只占不到半页的版面,但居首的方川贞,整整六页篇幅的传文,细节具体到人物的行为和对话,尤其是写方川贞去世时,“霾日终风,飞鸟数百,翔鸣屋极,室隐隐如雷,红光烁烁,出牗如火。”这比方维仪所写的更为传奇。最后还赞曰:“我先世姱节,岂独断事烈烈哉!程、郑双嫠,老姑终处,凛凛冰霜蹑踵矣!”特别强调先世的忠节,不仅有断事公方法,更有方法的母亲程老太君、妻子郑孺人以及其女方川贞老姑。
  有意思的是,从方苞那篇《展川贞姑墓小引》来看,方川贞年纪要长于方懋、方恕(方法的两个儿子),但无论家谱还是史志,抑或方氏后裔诗文,都表明至少方懋的年纪要比方川贞大。可见,方苞遵循儒家传统礼教的诗学观,对方川贞故事进行了改造。也许方苞平生绝意不为诗,极少的诗作也不甚流传,他的这个“改造”并没有被人们普遍接受。
  但无论如何,几百年来,方法、方川贞父女,已经成为方氏家族的一种精神图腾。方氏族人不厌其烦地以诗文咏赞断事公方法、川贞老姑,从中汲取忠孝节义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方以智所说的“以此传家,凤仪雍雍”“家风律律,勿忘折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