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小朋友的跳蚤市场
□许若齐
  小区里的跳蚤市场开张了。主办者的意思明明白白地写在挂起的横幅上:邻里共享,绿色生活。
  都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大人们似乎还不习惯这种交易方式,各家的孩子便成了市场的主角。一个个乐颠颠地拎着大包小包,拿着坐垫小板凳来到人行道边摆摊设点。
  春夏之交的阳光从密匝的树荫下投射下来,照着小朋友们一张张兴奋的脸庞以及他们的东西:玩具、画本、模型、小工艺品……长辈尾随着,饶有兴趣地看着儿孙辈们如何做买卖。
  我家的小朋友自然闻风而动。他的人生理想在经历了消防队员、侦探、发明家之后,眼下正定格为商人。估计是常去那家美轮美奂琳琅满目的大超市,他以为里面所有的店铺和东西都属于老板一个人的。
  他很老练地铺开毡布,把七八样东西摆将上来。现在家长给孩子买玩具都出手阔绰,我家月积年累,也有几大箱子,占了半个阳台。想想当年我如他一般大时,仅有大人丢弃的香烟壳和几张制作粗糙的画片(上面画着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在小朋友中相互交换,乐此不疲。
  他毗邻的摊主是一个女孩,正是他幼儿园时的同桌,现在都上小学了,她摆出的多是彩色的布艺品,一旁站着的是她的奶奶,目光里满是柔和。
  跳蚤市场有一长溜,看热闹的不少,也时不时地有交易完成。他的摊位有点火,一时间竟有七八个大人小孩围着,源于他摆出了几个类似魔方的东西吸引眼球。两个伯伯蹲下身子在询价,他说要十块钱一个。伯伯摆摆手不愿意,他于是就说:十五块钱两个行不?我吃惊:这价让得也太厉害了,一下降了30%,哪能这样做买卖的?却是不能干涉,孩子的事情孩子做主嘛!
  伯伯很高兴,一下拿了四个。没现钞,微信扫到我手机上。他念念不忘:回家给我三十块钱。
  接着又做成一单,两块钱卖掉一个小人全身玩具像。边上的小女孩有点落寞,半小时了,还没成交一桩;倒也沉得住气,安安静静羡慕地看着同桌在忙忙乎乎。不断有人来翻翻拣拣,讨价还价。人离开后,他很老到地把东西整理整理,重新摆好,然后坐下盘着腿,耐心地等着下一个买家。我纳闷:这小菜场摊主的一招一式,他是哪里学来的?
  来了一个与他年龄差不多的孩子,看中了他的一叠彩色画片,十五张,他开价一元一张。我知道这是他在门口小店用这个价格买的,看来是一分利都不让了。那孩子显然很喜欢,犹犹豫豫了一阵子,还是如数买下。没有现钱,俩孩子互加了电子表上的微信,画片先拿走,明天中午原地交钱。他很信任对方。
  那孩子外婆过来,说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钱就不能先拿东西,让孩子把画片退了。孩子只能照办,眼里多有不舍;他有点悻悻,几近熟了的鸭子飞了。我沉默不语,也可能那外婆嫌贵了吧。
  小朋友让我照顾摊子片刻,他要去其他摊子上瞧瞧,看看有没有自己心仪的东西。他走了几个来回,表情有些失望。端详一个一尺多高的变形金刚,拿到手里反复看,却又放下了。对方也是一个男孩,出的价便宜得可以,看来没引发他的购买欲望。家里类似的玩具足足有好几十个,排列起来,是一个占地好几平方米的方阵了。现在最时髦的是智能遥控的,玩具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相向而行是大概率的事情。窃以为还是原汁原味在手里把玩的那种好,或许更能启动孩子们的手脑。
  跳蚤市场人气愈发旺起来,大人卖吃的摊子、义务理发的摊子都过来了,几条小狗欢快地在人群里穿来穿去……
  夕阳西下,各自散去。他兴高采烈地往家走,做成了三单,一单未遂,颇有成就感。一进家门,迫不及待地向父母报告。没一会儿,竟传出抽泣声。原来父母告诉他,卖出的两套玩具,买的价格是卖的十倍以上。“亏大了”,焉能不伤心难过?
  等他平静下来,我当作如下开导:你不要的东西可不能用当时买的价格来估算。自己不玩了,转给了其他孩子,不正好继续发挥作用嘛!然后讲一个民间流传甚广的徽商励志故事给他听。他的老家,可出过许多大徽商。
  当然,我还要告诉他:“练摊”只能偶尔为之,时间精力要放在学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