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你有多久没有和一只动物对视
□王太生
  你有多久没有和一只动物对视?你在动物的眼中看到什么?
  许多年前,在气候温润的水乡小城,我曾遇到一头驴。
  邻居杨大爷用驴给乡人磨米面,这当然是杨大爷的生计。驴在不拉磨时,被拴在一棵楝树上,我有时看到杨大爷和那头小毛驴对视,杨大爷用手在小毛驴的脖子上摩挲,小毛驴温驯地眨巴眼睛。
  与动物对视,你在疲倦、芜杂、烦闷、无聊之后,看一群动物,看到它们的憨态,懵懂、无邪、天真,俗念顿消。
  有一次,朋友陈老大在山中采风,看一群猴子的嬉戏、追逐、攀爬、恋爱,背孩子。他在看一只猴子,那只猴子也在看他,并且仰天长啸。陈老大忽然觉得,那只脸色绯红,略显倦态的红脸猴,极像喝过酒的自己。“一只中年猴,在种群的地位争夺,成功或失败之后,向天而歌,性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人却没有这样的勇气。”陈老大感慨,已经有多年没有与动物对视了。那只猴子,是他上辈子留在山中的兄弟。
  我也有好久没有打量过那些生灵。
  春天,在草木扶疏的上海野生动物园,隔着一层防爆玻璃,与一只狮子对视。那只狮子,长相英俊,好像并不知道我的存在,或者根本没有将我放在眼里,眼神是平和的。不知道,我在狮子瞳孔中究竟为何物,总之那只狮子根本不想攻击我,也没有攻击我的意思。
  与动物对视,是一种交流,彼此的眼神中会流露出什么。
  羊驼,远远地站在那儿,眼神怯生生的;棕熊圆鼓鼓的,走起路来一摇一摆,表情有点儿呆萌。与一只羚牛对视,望你的眼神一愣一愣,你看它,它望你,相距咫尺,面面相觑……
  有人说,与灵长类动物对视,它们的眼神好像都有故事。这些动物在动作、神态和应对事情的某些表现上和人类极为相似。
  还有一对山魈,我在认真地看它们,它们沉浸在自己的天地,举止亲昵,又像一只是在生对方的气,在房子里走动,根本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成年山魈的脸,似一张京剧脸谱,色彩鲜艳,酷似鬼怪。那两山魈,显然是一长一幼,年长的用爪,替年幼的梳头。
  山魈,动物园的指示牌上说,生长于非洲的灵长类动物。看到它们长相,脸上天然的妆容,想起《山海经》《聊斋志异》等神话传说中的独脚鬼怪。《太平广记》说,“山魈者,岭南所在有之,独足反踵,手足三歧。其牝好傅脂粉。于大树空中作窠,有木屏风帐幔”;《清稗类钞》中称,“此物皖之山中常见之,土人不敢犯,呼为山魈,实狒狒、蜼、狙之属也。”
  那些远古的意象,与山魈是一回事吗?山魈还是中国古书中的那个山魈吗?
  动物园并不是动物最幸福的故乡。在猛兽车游区,我的目光无法与动物们交集,明显感到动物们的眼神是迷惘的。
  特定的环境之下,人与动物对视,会有怎样的心灵震撼?一次,观影展,在远离城市的高原,一个漂亮的女孩,与一头小毛驴对视,毛驴眼中闪烁孩童般的天真,女孩双手抱着驴的脖子,双目微闭,她是在享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心灵感应,以及一种回到自然的久别重逢。
  对视,其实是在寻找一种平静,山林大野的平静。用眼睛的余光承接,然后目送一只动物从你面前经过,消失在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