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肥西县的华霆(合肥)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设计、制造电动汽车定制电池系统及储能解决方案。
6月30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这个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国家级科研平台,运行三年来不仅涌现出一批科研成果,促进深空新质产业发展,还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记者了解到,包括科研创新、科学装置、深空科普等在内的深空科学城,计划于今年9月在合肥开工建设。此外,由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发起的国际深空探测学会,计划于7月上旬在合肥正式成立,这将是首个落户安徽的国际组织。
深空科学城规划八大功能区 2021年底,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签署协议,在合肥共建深空探测实验室这一国家级科研平台。2022年,实验室正式运行,围绕深空技术、深空科学、深空资源和深空安全四大领域十二个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科学研究引领。三年来,实验室在人才集聚、科研攻关、国际合作、产业引领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能力,更大规模的深空科学城将于今年全面启动建设。据了解,深空科学城位于未来大科学城核心区,也就是在科学岛的北边区域。深空科学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地块范围东至雷俞路、南至杨岗路、西至生态廊道、北至滁河南路,西地块东至科学院北路、南至杨岗路、西至谭岗路、北至大气路。
目前,深空科学城规划分为八大功能区,分别是:科研创新区、科学装置区、运行支持区、总装测试区、数据应用区、深空科普区、国际协作区、配套保障区,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7万平方米。为支撑实验室将承担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太阳系边际探测、小行星防御系统等工程任务,深空科学城一期拟启动建设1号AIT厂房、国际协作中心、数据中心等设施,预计于2025年9月开工建设。
随着深空科学城的建设,将有更多太空科研项目落户安徽合肥。据了解,目前深空探测实验室正在论证世界首个火星样品实验室,并论证争取“行星环境模拟和资源利用大科学装置”落户,吸引更多国内外科学家来合肥从事相关科学研究。
“国际组织”将首次落户安徽 记者了解到,三年来实验室形成了包括8名两院院士、50余名核心骨干人才等在内的团队,支撑了鹊桥二号、嫦娥六号等重大工程顺利实施。当前,国际深空探测活动由单一国家独立实施向多个国家联合探测转变。为了创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人才中心和科创高地,深空探测实验室也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与60余个国际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吸引了上百位外国专家、30多名院士出席,在国际航天界产生重要影响。
记者了解到,深空探测实验室还联合国家航天局探月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发起成立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并计划于7月上旬在合肥召开成立大会。这是首个由中国牵头发起的航天领域非政府国际科技组织,也将是落户安徽的首个国际组织。
据了解,国际深空探测学会旨在打造深空探测领域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与合作的平台,汇聚全球科技力量,推动学术繁荣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