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父亲的锄头
□左克友
  父亲是个农民,锄头就是他的武器。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大多数时候,田畈中的父亲肩头扛着锄头或手里拿着锄头,锄头就是他通向田地的通行证。
  父亲好劳动,一直到七十多岁,仍在田里挥舞着锄头干农活。父亲的锄头是月牙形的,刃口锋利,锃光瓦亮。锄柄被父亲的汗渍和掌纹磨得光滑圆润,竟有几分枣红色泽,仿佛沉淀了无数个挥汗如雨的日子。
  我多次见到七十多岁的父亲挖地的情景。他弯下腰,那不轻不重的锄头落下去,像一轮弯弯的下弦月,锄尖钻进泥土,潮湿的泥土愉快地翻了翻身,就连混在泥中的草根也十分配合地脱离了与泥土的瓜葛。随后他双臂一展,锄头又像翘翘的上弦月,闪着刺刀般的寒光,动作流畅得如同呼吸。
  年岁大了后父亲对锄头有点偏执的爱,不允许锄头沾有半点泥土。正是因为父亲的锄头,我的一日三餐里都有绿色的菜蔬,我不知道该感谢父亲还是父亲一生不离的锄头。
  我的父亲正是扛着锄头,一步一步让我们家的生活从温饱奔向小康。
  如今父亲走了,锄头也“下岗”了,它静静靠在墙角,表面锈迹斑斑。但我不忍丢弃它,摸摸它,还能感觉到锄柄上留着父亲手心的温度,微微发烫。我脑海中又浮现父亲在土地上挥汗如雨的劳动情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近在眼前,又好像十分遥远。
  父亲的锄头,在我心中占据着中心位置,永远是个传家宝,我将一代一代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