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严打敌对势力渗透破坏
张军在工作报告中指出,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参与国家治理,以检察保障助推中国之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活动。对杀人、抢劫等严重暴力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严重暴力犯罪案件降低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参与三年为期的专项斗争,一开始就明确提出“是黑恶犯罪一个不放过、不是黑恶犯罪一个不凑数”,省级检察院对涉黑和重大涉恶案件严格把关。2018年以来,共起诉涉黑恶犯罪23万人,其中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5.4万人,是前三年的11.9倍。对未以涉黑恶移送起诉的,依法认定5700余件,占起诉数的15.9%;以涉黑恶移送,依法不认定2.1万件,占受理数的36.3%。社会治安秩序明显改善:去年受理严重暴力犯罪案件为近20年最低。
正当防卫不捕不诉
促进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用典型案件引领法治、促进治理是检察办案的更高追求。发布6起正当防卫不捕不诉典型案例,坚定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2018年底发布“昆山反杀案”指导性案例后,2019年和2020年因正当防卫不捕不诉800余人,是之前两年的2.8倍。
点名“辣笔小球”诋毁烈士案
网络大V“辣笔小球”恶意诋毁贬损卫国戍边英雄官兵,江苏检察机关迅速介入,依法适用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首次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批准逮捕。英烈不容诋毁、法律不容挑衅。
坚持疑罪从无、有错必纠
对“张玉环故意杀人案”等冤错案件,坚持疑罪从无、有错必纠,建议改判无罪。同时,对近年来已纠正重大错案逐一启动问责程序。纠错不能止于国家赔偿,追责必须落到责任主体。社会广泛关注的孙小果等“纸面服刑”案中检察监督流于形式,我们深刻反思:刑罚执行中的突出问题,检察监督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而不纠正、不报告是渎职。以此自查自纠,29名检察人员被严肃追责。创新落实巡回检察制度,直接组织对3所监狱跨省交叉巡回检察,发现并纠正了一批严重违法问题。责任落实促进工作落实。监督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5.1万人次,同比上升33%。电视剧《巡回检察组》热播,“大墙内”的公平正义备受关注,检察监督责任更重。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守护“舌尖上”“脚底下”的安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联合开展“四个最严”专项行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完善线索移送、案件通报等协作机制。联手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对盗窃、破坏公共场所窨井盖行为,以破坏交通设施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追诉。梳理办案中发现的窨井施工、管理、养护等方面问题,发出第四号检察建议,督促整改安全隐患17.6万处。井盖必须安全地踩在脚下。
不能让受害人畏难维权
降低不该有的维权成本,提高必须有的违法代价。司法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群众身边,件件连着民心,都是“天大的事”。让司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须融法理情于办案全过程。轻罪不是无罪、更不是无害,可依法轻处但决不放纵。针对网络侵权多发、个人维权困难,抓住两男子偷拍取快递女子并在网上造谣其出轨的典型案例,指导浙江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公安机关以涉嫌诽谤罪立案侦查,自诉转公诉。此类严重扰乱网络社会秩序案,司法机关应担追诉之责,不能让受害人畏难维权。攫取非法利益肆意损害公益的,须令其付出更高代价。指导江西检察机关办理一起外地跨省倾倒废液严重危害村民饮水安全案,首次适用民法典变更诉讼请求: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同时,诉请被告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得到支持。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