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赚钱App收割老人,我们不能当局外人
  看视频赚钱、玩游戏赚钱、走路赚钱……不少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机完成“赚钱任务”。然而,一些参与者发现,赚钱任务总是绕不开看广告,而标榜的高收益则迟迟难兑现,甚至还可能面临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6月7日《工人日报》)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一些App为了吸引人气、提高关注度,便把自己包装成“赚钱App”:你在他们的App上看新闻、点广告、看视频等内容,都可以“赚钱”。看起来,这似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背后却是套路满满的局面。因为,很多App都是“赚钱容易提现难”,比如,快要到提现临界点了,你就会发现“赚钱越来越难”,甚至永远也无法提现。
  对年轻人来说,因为见识过互联网背后的一些野蛮生长,所以防备之心也很强。这样一来,一些App便将目光转移到老年人身上了。很多老年人本是奔着赚钱去的,结果自己反而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对这样的局面,显然是有必要进行纠偏的。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一些App的宣传方式,有违法之嫌。根据《广告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构成虚假广告。这意味着,当宣传App可以赚钱实则“套路满满”时,就有了违法的嫌疑。此外,对一些App来说,还存在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等行为,这也会给消费者的隐私安全带来隐患。
  对于这般现实,我们自然不能当局外人。那些被收割的“老人”,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长辈。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不能依赖长辈们的幡然醒悟,那样可能为时已晚。毕竟,很多赚钱App为了让你提现,还有可能采取诱导消费的行径。这意味着,对全社会来说,都应该有积极的行动。对公安、市场监管及网信等有关部门而言,应该齐抓共管,建立规范和专业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此类App的审查、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和资金监管,从源头上杜绝相关行为的发生。前端若是没有堵住这样的漏洞,也应在后端有“严惩”配套。
  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互联网发展的红利,而不是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全社会都有责任与义务给老人们织牢织密安全防护网,只有这样,老年人才敢大胆地在互联网上畅游,不至于成为时代的“落伍者”,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龙敏飞/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