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中山发生了一起电动自行车与汽车剐蹭事故,骑电动自行车的女子眼部出血不止。而伤者头上的头盔破损严重,塑料外壳几乎已经解体,只剩下黑色的塑料骨架还罩在头上。(6月9日澎湃新闻)
像本案中出现的头盔质量问题并非个别现象。日前,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对头盔产品进行监督抽查。抽检样品中,38.5%的运动头盔和75%的电动车乘员头盔不合格,捷安特等品牌上黑榜。部分产品连续两年抽检不合格,店家却仍宣称“质量放心”。
随着“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的实施,一些企业将此作为获利的机会,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上有关部门检测不严格,从而使当下市场上头盔产品鱼龙混杂,甚至充斥大量“三无”头盔。这些头盔虽然价格便宜,但是防护性能堪忧,严重危及佩戴者的安全。
一碰就碎的头盔是在拿消费者生命开玩笑。现在之所以要求乘骑电动车的人员必须戴头盔,是因为之前乘骑电瓶车事故伤亡率太高。有关资料显示,电动车驾乘人员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48.4%,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没戴头盔。在电动车碰撞事故中,受伤最严重的往往是骑行人的头部。优质头盔对驾乘人员的头部具有很好的防护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和减轻外力对头部特别是大脑的损伤,大大减少车祸死亡率和致残率。据交警部门统计,正确佩戴头盔能将交通事故死亡风险降低60%至70%。
由此可见,头盔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头盔打假必须及时跟进。如果乘骑者佩戴的是一顶劣质头盔,不仅不能起到对头部应有的保护作用,甚至还可能因碰撞引起部件碎裂,对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头盔质量不合格,是拿民众的生命开玩笑。有人认为,消费者买到劣质头盔,是因为没有认真挑选头盔。但消费者并非专业人士,他们无法搞清楚哪个头盔质量好,哪个头盔质量差,自己没有检测设备,也没有检测方法。实际上,头盔的生产应该是有“国家标准”的,那些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头盔能进入市场,说明有关部门对头盔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不严,执法疲软和乏力。有关部门不能等到出了人命后才检测头盔质量,应该把头盔抽检作为常态化工作,对不合格的头盔生产企业进行严厉处罚。从源头上防范一碰就碎的头盔进入市场,这才是预防事故伤亡的最好保障。□胡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