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质疑“可藏手机水杯”不如引导好学生
  近日,一款可藏手机的水杯引发广泛关注。网传视频显示,该款水杯外观和普通杯子一样,但是底座可以打开,杯体中有一个空间恰好可以放入手机。北京青年报记者检索发现,多家网店在公开销售此类水杯,并宣称是“上课藏手机神器”。(6月21日《北京青年报》)
  今年初,教育部印发通知,规定中小学生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如今,多个网购平台上售卖“可藏手机水杯”,被渲染为“上课藏手机神器”,“防检查、防检视、防检测”。一些网友质疑,这就是针对教育部门的手机禁令,帮助学生逃避监管,甚至在考试中用来作弊。
  事实上,“可藏手机水杯”本身并无原罪。抛开“上课藏手机神器”的噱头,“可藏手机水杯”在现实生活中大有用处:一些运动人士往往苦于衣服没有口袋,无法装手机,这样的水杯正好解决了这一烦恼;在游泳、划船等涉水场景下,“可藏手机水杯”也可以避免手机意外落水的风险。我们不能因为学生可能用来上课藏手机,就指责商家不该设计生产这样的产品。只要符合标准规范,确保质量安全,“可藏手机水杯”的生产销售就是合法的。
  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一些商家故意用“上课藏手机神器”吸引眼球,也不乏学生出于新鲜好奇购买了“可藏手机水杯”,但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家长、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正确使用这样的水杯。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过度使用手机、沉迷网络和游戏的严重危害,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对于“手机禁令”来说,光靠围追堵截,无疑会防不胜防。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老师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即使没有“可藏手机水杯”,一些学生也有可能用其他方式来藏手机。即使在安检严格的高考考场,还有考生将手机藏于手拿的薄衣内,高举双手避开了安检,违规将手机带入。因此,关键还要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主动拒绝上课玩手机。王琦/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