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多领域建设蹄疾步稳 庐阳老城向“新”而生

  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改善居住条件,再到关注民生热点……15年来,合肥市庐阳区“大建设”紧扣新时代、围绕新主题、推进新项目,各领域建设蹄疾步稳。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迈向深入的今天,庐阳区大建设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建设者们以其智慧和汗水,推动这座老城区以更加稳健的步伐,迈向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
  城市保护更新破解“成长的烦恼”
  坐拥1500家商户、占据安徽省90%的奢侈品市场份额;以李鸿章故居、明教寺等为代表的历史风貌建筑,称得上是合肥这座城市“活的记忆”……在这条不足一公里的淮河路步行街内,一面是都市繁华,一面是诗酒花茶,历史与现实碰撞出独特的火花。
  2020年7月,一条振奋人心的喜讯传来:商务部公布了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名单,淮河路步行街成功入选。其实,早在2018年,淮河路步行街就被列为合肥市申报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的街区。也是在这一年,庐阳区启动老城保护更新战略,在庐阳区“大建设”不断升温加力的进程中,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面对城市快速扩张,道路不畅、设施陈旧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老城区的自我更新与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得益于老城保护更新,如今,5.2平方公里范围内的老城区迎来了“新生”:四湾菜市开门迎客,老城的烟火气与珍贵记忆在这里交织碰撞;逍遥津公园提升改造正在有序推进,今年7月有望重新回到合肥市民的视野;寿春路改造工程已批复立项,并列入合肥市2021~2023年大建设计划……在庐阳这片土地上,“大建设”踏着时代的鼓点,作答城市保护更新命题,谱写出庐阳跨越发展的新乐章。
  新项目带动城区发展“活起来”
  在庐阳区林湖路与黄桂路交口东北角,合肥金融广场项目D地块招商中心已竣工并开放接待;此时,中外运供销物流园项目也完成了场地平整,正在履行招标程序。
  项目建设是提升城市活力的“源动力”。在合肥主城庐阳,聚焦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各类新建项目叠出,2021年一季度,庐阳区项目投资完成率、竣工率、储备项目数量均居合肥市第一,为“十四五”稳健开局打下了良好基础。
  再将目光转向核心城区,近年来,庐阳区围绕国家级中央商务区建设,大力布局商业综合体,在老城商圈不断焕发新活力的同时,以华润万象汇、万科广场为核心的北部新商圈正在成为品质消费新高地。此外,逍遥津公园改造提升,明教寺北广场、百盛地下停车场改造等,也在为老城区实现空间拓展、交通优化增添动力。
  近年来,庐阳区“大建设”聚焦基础设施老化、功能布局失衡、承载能力不足等“城市病”,谋求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城市双修”,让城区发展“活”起来。而得益于项目带动,主城庐阳的“大建设”进程不断提质增效,并在增强发展后劲上谋求更大突破。
  构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桥头堡”
  站在“十四五”蓄势起航的关键节点,近期,庐阳区大建设计划编制工作正式开启。未来五年,庐阳区将坚持精准规划,推进精品建设,强化精细管理,营造精美生态,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
  特别是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庐阳区将加快建设金融商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的全省消费核心枢纽,大科学装置集中、生态环境自然的科研圣地,产业特色明显、内陆开放最前沿的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努力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
  如今,庐阳区大地上一片繁忙景象:今年一季度,以淮河路中片区改造项目为代表的20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项目数位居合肥市城区第二;坐落于三十岗乡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工程项目部分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正在进行装修施工,有望年底前竣工交付……
  未来已来。随着今后五年的发展愿景逐渐清晰,庐阳区将在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中找准自身定位,在区域竞争合作中发挥比较优势,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以“战略思维”驱动“加速领跑”,加快推进各类大建设项目,为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发展格局夯实基础。
  宋炎骏余挺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