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暑期托管何以叫好不叫座?
  7月19日早上8点半左右,北京十八中附属实验小学校门口,一些家长目送着孩子进入校园。这一天,正是北京市暑期托管服务正式开启的日子。这些学生每天早上8点半到校,下午5点半离校,以老师看护为主,可以做作业、阅读、开展体育活动,但不允许组织学科培训和集体授课。可报名参加托管班的学生并不多。北京市海淀区一所小学二年级5个班中,有一个班级只有一人报托管班,另一个班级没有人报名。从全国来看,托管班的参与度同样不高。上海每年参与托管班的人数平均为3万人次,托管比例仅为3.6%。(7月21日《中国新闻周刊》)
  托管服务被视为禁止寒暑假补课的补充与救济方案,按理说好处多多,理应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欢迎。然而,暑期托管叫好不叫座,个中原因显非一端。一是托管的内容还比较单调。按规定,托管期间不得组织补课和讲授新课。十八中附小据此排出了“一日制”课时安排,除了早操、体育课、做暑期作业,再就是自主阅读。这种托管自然远不如校外培训更具有“实用价值”。
  二是托管班的临时编制,很难形成学习共同体。依照托管以学生居住地就近为原则,十八中附小第一期托管了来自周边11所小学、不同年级的53名学生。不仅老师对学生性格、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具体情况都不了解,学生之间也很陌生。
  制约学校开展更丰富活动的一大因素还在于老师,因为开展托管服务的只是学校部分学科的老师。暑期托管既要遵循教师志愿的原则,又要依法保障教师权益,包括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参与教研、培训的权力。老师是否愿意参加托管,以及酬劳问题,均是托管服务能否开展好的关键问题之一。
  此外,校外培训机构的若隐若现,也是暑期托管叫好不叫座的重要诱因。这些年校外培训红火热闹的根本在于超纲教学。对于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家庭来说,这才是最富有刺激性的真材实料。虽说相关部门已明确要求,并将在试点城市的周末、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可校外培训在不少地方依旧红火,有的甚至是“几个人一起拼班、拼课,请家教上门”。暑期托管的“暑期作业”就显得寡淡无味,自然提不起家长的兴头。
  无疑,要让暑期托管叫好又叫座,务必从托管内容、师资投放、生员组合等方面综合施治,多管齐下。特别需要丰富托管内容,不仅仅看孩子写作业,也不仅仅体育课一端,当在科学、艺术、鉴赏等方面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教与学上调动双方的创新精神,让托管内容和形式都充满乐趣和生气。□刘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