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毕侠
每年进入伏天的时候,母亲便开始动手做黄豆酱了。
母亲先挑选好适量的,个头大的黄豆,淘洗干净,然后放在地锅里煮。煮的时候,火候很有讲究,火不能太旺,火太旺,容易煮烂,要慢火煮,得保证黄豆的完整无损。每次黄豆刚出锅,香气四溢,我都会忍不住偷偷地捏几颗,丢到嘴里。母亲笑着指着我的鼻子说:“真是个小馋猫。”母亲说着话,已拿碗过来,盛半碗黄豆,放点细盐,再浇点香油,递给馋得直流口水的我。我接过碗,用勺子舀着,仔细品尝着。
过了大约两个小时后,黄豆完全冷却,我看到母亲撒了一些面粉在上面,并将黄豆和面粉搅拌均匀。等每颗黄豆上都粘上了厚厚的一层面时,母亲把它们倒在里屋那条早已铺好的尼龙袋子上摊开,上面再覆盖一层尼龙袋子,最后在上面又放上蒿草。我猜想,蒿草应该是为了驱除蚊虫鼠蚁吧。
几天后,等黄豆上长了一层绿毛,就算焐好了。母亲把黄豆上的绿毛揉掉,将黄豆倒在小陶缸里,撒上盐,放上好吃的菿菿,再放上花椒叶以及姜片等,就准备下酱了。
三伏天的太阳火辣辣,装满黄豆酱的小陶缸被架到围墙上,让黄豆酱充分接受阳光的普照。酱的颜色也是一天一个样,慢慢地香气就笼罩在小缸的周围了。
这一缸黄豆酱,是我们全家一冬天的就馍菜呢。毕竟那年月的冬天物资缺乏,不像现在,有大棚,有反季节蔬菜。那时候冬天除了白菜萝卜,便再难看到其他蔬菜了。
母亲晒的黄豆酱在村里是最有名,最好的。每次其他小伙伴看到我们家的黄豆酱,都会羡慕得直咽口水。有一年,我家的一缸快晒好的黄豆酱居然被偷了。沟西的歪嘴叔说,他看到是一个过路的骑摩托车的人偷去的。
母亲不信,生气地说:“咱这村里连自行车都没几辆,你说那能买得起摩托车的人,还不得天天吃萝卜烧肉,他还会吃黄豆酱?”不过气归气,母亲为了一家人冬天的就馍菜,不得不重新做了一缸黄豆酱。然而伏天已过,焐不好豆子,也晒不好酱,做出来的酱,闻着是臭臭的。
总算挨过那年冬天。第二年晒酱的时候,母亲索性把新买的小缸搬到了瓜棚边上。母亲说:“这下不用担心黄豆酱会被过路的骑摩托车的人偷走了。”母亲这话是直接说给歪嘴叔听的。因为我告诉过母亲:我去找歪嘴叔的儿子狗蛋玩的时候,闻到了那熟悉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