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核酸检测点变“感染点”是重要警示
  □冯海宁
  8月8日,江苏扬州市纪委监委发布通报称,7月29日,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在该检测点与广陵区湾头镇财政结算中心工作人员王强密切接触的多名人员被感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扬州市已有的308例确诊病例中,超过20人7月29日下午至晚上涉足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后,被确认感染新冠肺炎。(8月9日《北京青年报》)
  8月1日,南京通报一名两岁男童因随家人排队做核酸检测期间与确诊病例接触后被感染。扬州情况更离谱,超过20人涉足一处核酸检测点后被确认感染。这两个案例说明同样一个问题:核酸检测点作为重要“防疫点”却变成了“感染点”,不仅造成部分健康人被感染,而且增加了城市防疫压力和成本;很多人本来很积极配合核酸检测,但负面案例不免让一些人变得迟疑。
  关于核酸检测现场管理其实早有规范。去年7月制定的《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要求,设立独立的等候区域,尽可能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今年2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文件提出,核酸检测机构要全面推行预约服务,实现分时段、错峰采样,尽量减少群众现场等待时间……检测点若规范操作怎会变“感染点”?
  扬州市纪委监委通报指出,广陵区湾头镇联合村核酸检测点设置不规范、现场组织混乱,导致多人被感染。这说明涉事检测点既没有把相关要求放心上,也忽略了现场群众的生命健康风险。而涉事检测点管理不规范,也与事前部署不到位、事中监督缺失有一定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南京与扬州的涉事检测点变成“感染点”,对其他中高风险地区的核酸检测工作是一个重要警示。
  其一,须按国家要求严格部署核酸检测工作。比如,推行全面预约服务取代现场排队,这既能减少群众辛苦,也能避免感染风险。即使为了提升检测效率,现场排队不可避免,也要严格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这就需要每个核酸检测点配备充足的服务人员,并使其尽职尽责维持现场秩序。尤其是检测点设置和现场组织,责任要落实到人,最好由有相关经验的人牵头负责。
  其二,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离不开有效监督。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不管每个核酸检测点是否规范操作,都不能指望检测点工作人员自觉遵守规则,而是要通过现场监督倒逼检测点所有工作规范化。不仅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发挥监督作用,还应该鼓励群众参与监督。此外,由于德尔塔毒株传染性更强,且已经发生检测点感染案例,是否有必要完善检测点设置和现场管理,也值得思考。
  针对检测点发生的感染事件,扬州市纪委监委对负有责任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进行了问责追究,无疑也是重要警示,即相关责任人不尽责就会被问责。希望扬州和其他地方的核酸检测点责任人,都能从这次问责中汲取深刻教训,彻底杜绝检测点出现感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