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性消费”现象再度在国货品牌身上上演!3·15土坑酸菜事发后,白象方便面竟成最大赢家。作为从未和插旗菜业有合作的品牌,在白象淘宝旗舰店搜索发现,其畅销产品前三均是10w+的月销量,已是康师傅、统一销量的至少3倍。在白象京东自营店里,多数产品也已缺货。这不是白象今年第一次冲上方便面热搜榜。冬残奥会期间,白象就曾因有三分之一的员工是残疾人而上过热搜。另外,在去年的河南疫情等多次受灾事件中,白象都参与了捐款捐物,一时之间,白象方便面火出圈外,销量猛涨,达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在方便面整体产量下滑的趋势下,白象的火热是否能够挽救颓势?面对一次次的国货品牌“一夜成名”现象,消费者和商家、行业该如何正确应对,不做昙花一现?
销售额日增6.5倍
白象的走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去年河南疫情期间就小火了一把。只不过当时鸿星尔克锋芒过盛,没有激起太多水花。而3月4日北京冬残奥会举办期间,因为三分之一员工为残疾人,白象开始以强势姿态出现在消费者眼前,并且3月15日晚随着一纸从未与插旗菜业有过合作的声明达到高潮。
据百度指数显示,白象相关搜索量在3月6日、3月16日呈现爆发式增长;而在新浪微博上,关于白象的相关话题也多次被冲上热搜。3月9日,白象表示近期订单量暴增,工厂启动紧急预案全力生产发货,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把白象产品送到需要的千家万户手中。到3月18日,白象天猫官方旗舰店几乎所有产品都显示缺货,预售周期长达15天。
在淘宝和抖音直播间,屏幕上清一色的都是“支持白象”的弹幕,据蝉妈妈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前,白象官方旗舰店在抖音直播间的单日销售额基本都在10万元以下;而在3月6日,直播间单日销售额达到67万元,较前一日增长了650%;3·15晚会后的3月16日、3月17日,白象官方旗舰店单日直播销售额均超过了200万元。
消费者的喜爱历来都是简单粗暴的,“买买买”就是对品牌最大的支持。目前来看,白象的产品质量也对得起消费者的喜爱。据天眼查APP的食品安全信息显示,白象关联企业为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被抽检60多次,结果均为合格;其投资公司及分公司等也涉及近300次抽检,结果均为合格。对比同行们的“一众摆烂”之中,白象实力优秀。
花无百日红、盛极定转衰。一夜爆红,白象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鸿星尔克、蜂花等国产品牌都是爆红的前辈们。在喜悦于一场免费营销的同时,也忧虑于热情散去,白象如何才能不成为下一个衰落的“国货之光”。
难挽市场下滑颓势
3月6日,白象在抖音发布了一条呼吁消费者理性消费的视频。身处日渐下滑的方便面行业,长久的关注对白象来说或许要比刹那间的红火重要得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到2020年,中国方便面产量连续3年衰减。需求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方便面需求量为414.5亿份,2020年受疫情影响需求量增至442.7亿份,但从长期态势看,2013年到2016年方便面需求量已经连续4年下跌。
在中国的方便面圈,康师傅和统一就占据了半壁江山。方便食品大会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陆方便面市场,康师傅、统一销售额分别占46%、15%,稳占前两位。白象的份额仅为7%,位居第四。而随着产量和需求量的逐年下滑,白象的日子愈发不好过。
白象的走红能否改变当下的市场格局,又能否挽救下滑中的市场颓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目前来看,新晋网红品牌无法撼动传统方便面根基,但对于方便面行业中“不上不下”的中型企业蚕食力度很大。“近年来,像白象这类的中型企业,多元化路子不成功,从品牌、渠道、团队到客户面临老化,如果不解决本质问题,光靠爱国情怀,不足以支撑其未来。”
在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副教授王鹏看来,白象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捐款、聘用残疾人,更多体现了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这就是企业加分项。但对快消品牌而言,核心要素还是产品本身,产品是否有创新?口味是否符合市场需求?分销体系、物流体系有没有占据市场?这是企业需要回答的问题。
记者走访了多个商超发现,市面所售方便面大多是康师傅和统一这两个品牌,白象方便面的踪影难以寻找。一连锁便利店的售货员甚至告诉记者,他从未见过白象这个品牌的方便面。
综合《羊城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