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担心失业,有的人担心房贷,有的人担心孩子中高考……新冠疫情给一些人带来了心理不适,让他们出现焦虑、恐惧、恐慌、抑郁、猜疑等心理应激反应。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梳理了一些典型的疫情之下心理问题案例,并请业内人士进行分析,教您如何“见招拆招”,有效应对。
案例一
高三学子妈妈担心疫情影响学习
Z女士是合肥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其女儿就读于合肥市一所重点高中,今年正在上高三,在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影响颇重,线下培训机构、室内景点、电影院、健身房等陆续暂停营业,看着各种疫情相关信息扑面而来,Z女士的焦虑感也随之加重了,出现了精神紧张、睡眠不佳甚至整夜失眠等情况。
原来,Z女士担心的是学校停课,再次上网课。2020年,女儿上高一,学校受疫情影响停课,改成上网课,女儿的成绩断崖式下降。”Z女士说,女儿上网课时,不专注,不认真听讲,经常开小差做自己的事情,导致成绩倒退。后来,恢复正常学习生活后,遇到学习困难或挫折,女儿也经常通过浏览网页、社交软件聊天等方式来逃避问题。
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调整,女儿才将最初的良好状态找回来。“现在已经高三了,还有不到2个月就高考了,经不起折腾了,万一又停课,这可怎么办?高考考砸了又怎么办?”
虽然停课之事并未发生,但Z女士的焦虑与日俱增,她甚至想过,万一停课,就请假专心陪读,可又担心公司运营出问题,矛盾心理一直折磨着Z女士。
Z女士的焦虑也传递给了女儿,让她更为痛苦,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Z女士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帮助,这种状况才得以缓解。
案例二
体温“异常”怀疑自己感染新冠
L先生在合肥市一家单位上班,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后,L先生自我防护十分谨慎,还时时关注疫情发展,查询医学知识,家人认为L先生“小题大做”,而L先生则担心家人松懈会出事,也为自己不被家人理解而着急。
L先生上班时,单位需要检测体温,这让L先生感到恐慌。“我时刻提醒自己体温不能异常,不能感染新冠。”有一次,L先生进入食堂吃饭,还在调试阶段的红外线测温仪显示L先生体温异常,但水银温度计测温正常,L先生立即感到害怕。当被告知仪器不准,可能出现误差时,L先生口头上说着“理解理解”,但回到家后,他立即拿出三个体温计测温比较,还预感自己患上了新冠肺炎。
还有一次,单位用额温枪测温,L先生因体温异常未能通过,但水银温度计测温正常,L先生吓得腿软了,浑身淌冷汗,被子女接回家中休息。那一次,L先生坚信自己患了新冠肺炎,还开始胡思乱想,一度不敢下楼见人,怕对他人造成伤害,每天用三个温度计测体温,一宿一宿不能入睡,甚至想过轻生。
L先生的状况让家人十分担心,他们为L先生寻求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在一次次心理辅导下,先生最终慢慢走出心理阴影,恢复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