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为“整牙热”降温,还需监管“升温”
  记者近日咨询了北京、天津等地6家连锁口腔诊所得知,为两三岁孩童咨询和做口腔正畸的家长近年来越来越多,幼童矫治疗程报价一般在3500元至六七千元,如果治疗周期长并采用隐形矫正器等,所需费用可能达数万元。有的口腔诊所甚至建议一岁半的儿童佩戴矫正器。
  (5月23日《法治日报》)
  在“颜值经济”火爆的背景下,出现“整牙热”并不令人意外。毕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口洁白整齐的牙齿,可以为一个人的颜值加分。不过,“整牙热”背后的牙齿矫正低龄化、商家虚假宣传制造焦虑等不正常现象,亟须引起重视。
  该不该为儿童“整牙”,选择权显然在家长。按照专家的说法,儿童8至10岁是口腔正畸最佳时机。然而,不少儿童1到3岁就被戴上牙套,原因之一是部分家长不够理性,被商家忽悠了。
  商家忽悠家长无疑是受利益驱使,而忽悠的方式就是制造焦虑,如“牙颌畸形越早治疗,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越低”“长得好看才会被人喜欢”等话术,就容易打动非理性家长的内心。但这样的营销话术有的并不符合科学规律,已经涉嫌虚假宣传,对家长们构成了误导,不能再纵容这种违规行为。
  针对“整牙”市场种种乱象,亟须“对症下药”,以达到为“整牙热”降温的目的。而要实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监管“升温”。
  首先,应大力普及儿童牙科知识以缓解家长焦虑,提升家长对商家不当话术的“抵抗力”。当家长们具备相关医学常识,就会在商家营销话术面前保持冷静与理性,那么商家的歪门营销就难以得逞。这需要有关部门通过社区、幼儿园、医院、网络等途径大力科普相关知识。
  其次,对口腔正畸市场违规行为进行彻查彻治。对虚假宣传行为,应以《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为“武器”进行整治。对乱收费等行为,应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进行查处。对无资质人员和证照不全的诊所,应依据《医师法》等法律法规坚决处置。也就是说,对一切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再者,为口腔正畸市场量身定制长效监管机制。比如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对广告宣传、医疗乱象、乱收费等问题形成监管全覆盖。
  国家卫健委要求自2022年3月起,组织开展为期1年的全国民营医院专项巡查行动,这是治理“整牙”乱象的重要契机,期待良好效果。
  冯海宁/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