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4S店岂能如此“不讲武德”?
  □陈广江
  “买车的心情如同坐了过山车。”5月8日,张伟(化名)在河南一家4S店里谈好了优惠价格,交了定金。随着交车日期临近,他看到国家发布了购置税减半征收的政策,非常开心。向销售顾问咨询时,他却被告知,因这项补贴的实施,此前的优惠取消。这样里外一算,购车落地价起码要再加5000元。(6月19日《中国新闻周刊》)
  国家出台车辆购置税减半政策的目的,是让利消费者,刺激汽车消费市场。但在部分4S店的一系列操作下,政策红利被蚕食殆尽,消费者并没有得到本该得到的实惠,补贴直接进入了经销商的腰包,好政策就这样被念“歪”了。
  消费者“优惠了个寂寞”,4S店真能大快朵颐吗?未必。重磅补贴政策落地,车辆价格应声而涨,这对有意购车的消费者而言,既是一瓢迎面冷水,也是一种“避坑”警示——要么购车想法就此作罢,要么另寻品牌。在消费者这种可以传染的抵触情绪面前,即使是一些供不应求的合资品牌和进口车,也该掂量一下利弊。
  经销商“不讲武德”,不仅连累品牌方,还可能对整个市场造成不利。虽然4S店优不优惠、优惠多少基本属于市场行为,品牌方及相关部门难以干预,但一些4S店如此“不讲武德”,让消费者购车得不到实惠甚至更贵,并引发网络舆论的反感和抵触,难免给汽车消费市场蒙上一层阴影。
  相较于前两次购置税补贴政策,此次优惠力度更大,连2.0L排量的车型都涵盖了,这对消费者以及整个汽车产业链都是重大利好。一旦新政被部分4S店架空,落实效果大打折扣,消费者利益直接受损的同时,汽车销售行业乃至上下游产业链企业也将受到不利影响。
  当然,在新冠疫情、原材料涨价、芯片短缺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下,汽车产销均面临很大考验,一些4S店的生意很不好做,甚至面临生死存亡,盯上车辆购置税补贴这块“蛋糕”也不奇怪。
  但也别过度夸大当前汽车销售遇到的困境。一方面,市场一旦触底,反弹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一系列积极政策相继出台,为汽车产业纾困解难,目前市场已有好转迹象。据报道,随着各地疫情逐步向好、企业加速复工复产以及物流运力的全面恢复,目前汽车市场正在复苏。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4S店急于通过国家让利给消费者的补贴,来弥补前期的损失,恐怕是一种“饮鸩止渴”的短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