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光阴荏苒。从合肥市首家“民办公助”学校,到如今改制为公办学校,合肥市育英中学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办学新路子。多年来,学校坚持在内涵上求发展、在管理上求突破,全面落实“五项管理”、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已然成长为瑶海教育的一颗闪亮明珠,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改制公办学校 发展驶入“快车道”
今年5月13日,合肥市迎来了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合肥育英学校改制为公办学校,合肥市育英中学正式成立,是合肥市首家成功改制的“公参民”学校。25年间,创造了“两个第一”的优异成绩。
25年风雨中,育英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平凡的教育故事。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名校”“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合肥市特色初中”等多项荣誉,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
此次改制成公办学校,合肥市育英中学将高举创建品牌学校的大旗,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力争3~5年内,把学校打造为一所办学更加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的知名学校,在促进义务教育公益化、公平化、均衡化发展的道路上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名师引领核心 素养落地有声
在合肥市育英中学,有这样一群名师团队和骨干教师,他们既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
2018年11月16日,合肥市初中历史孔志刚名师工作室正式揭牌,合肥市初中历史的精英和骨干在这里齐聚。三年多来,工作室积极承担合肥市教科院学科教学研讨活动,积极钻研新教材新课题,在全市教师中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合肥市中学数学张正茂名师工作室是合肥市首批(教育)名师工作室之一,在张正茂的带领下,工作室立足名师引领、聚焦课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教师们的理论和实践的业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张正茂被评为安徽省模范教师,工作室成员也相继斩获安徽省初中数学优质课一等奖、合肥市骨干教师等诸多荣誉,赵杰老师荣获安徽省微课大赛一等奖、合肥市青年教师课堂评比一等奖等荣誉。
瑶海区初中地理李影名师工作室也让许多年轻教师受益良多。自成立以来,工作室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在教育教学、教研教改、落实新课程理念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落实双减打开 素质教育新空间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双减”政策的背后,是教育理念变革的初心,也是合肥市育英中学一直致力于课程教学改革的使命所在。为真正落实、落细“双减”政策,学校严格实行作业备案制、公示制,并严控作业总量和提高作业质量,真正做到在质量上做“加法”,数量上做“减法”,给教师做“加法”,给学生做“减法”。
《茶艺》《插花》《男子、女子篮球》《模拟法庭》《黄梅戏》……在课堂之外,学校创造性地研发并开设了33门校本课程,纳入正常教学计划,保证每周一节课。为保障校本课程扎实、稳步实施,学校还组织开展如校本课程汇报等系列主题活动,提高了师生开发和建设校本课程的积极性,使校本课程的实施逐步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加显著。
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选择,合肥市育英中学立足办学特色,正在陆续组建航模、建模、创客、计算机编程、机器人等工科社团和文艺社团,更大程度拓展孩子素质教育的空间。一个朝气蓬勃、活力满满的校园,正呈现在广大师生眼前。
思政育人系好 人生第一粒纽扣
“奉献爱心·温暖孤贫老人”践行微公益、争当社区小帮客活动中,学生来到孤贫老人身边,为他们送上温暖与快乐;“致敬抗美援朝英雄”思政课堂主题实践活动中,学生们再次重温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清明祭英烈”活动中,通过了解英雄事迹,“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情怀融入了每位师生的灵魂……
生活是德育的起点,也是德育要回归的地方。合肥市育英中学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移动的思政课堂”为抓手,寓思想于活动。学校通过充分挖掘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组织开展系列庆祝或纪念活动和主题团日教育,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扎根。
思政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课堂教学也“有滋有味更有料”:每节思政课之前设置“实时播报”环节、教学内容注重与生活的衔接、让学生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活动。多年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不断浸润着学生心灵,涌现出“合肥市新时代好少年”“瑶海区新时代好少年”“市级三好学生”等一批优秀学子。努力做好学生的政治启蒙、价值引领和道德养成教育,培育阳光、乐观、上进、好学、健康的美丽学生,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叶煜琴储诚国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