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08版
发布日期:
以文育人铸造教育新风尚
——合肥大店小学守正出新滋润师生心灵



  近些年来,合肥市大店小学结合校情提炼出了独特的“尚朴文化”,搭建“朴”的场景,直觉体验和认知文化,设计“朴”的课程,择取传承与创新发展文化,对话“朴”的主题,立体呈现与多元浸润文化,致力孕育“尚朴少年”,走出了文化育人新路。目前学校已荣获“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实施学校”“合肥市新优质学校”“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合肥市文明校园”“合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路径1 环境文化——学校发展的起跑线
  走进5月的大店小学校园,一片葱翠,生机勃勃。含苞待放的向日葵,像极了一张张阳光小脸。课堂上朗朗书声,下课后欢声笑语,是这所学校最美的音符。
  校园中的“四园八景”已初现雏形,读蔬启智课植园、红色育人阵地等校园小景,有看点呈亮点,融入书香、艺术、运动、科技、劳动元素,皆是校风校貌的展现。
  “学校的固有空间是有限的,但其内在的育人空间是无限的,合理整合,灵活提取,可以使学校文化由无形变得有形。”校长陈慧说,一所具有深厚校园文化的学校,能够激发学生爱其校、亲其师,从而乐其学,亦能激发教师对学校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乐其教,提高育人质量。
  路径2 课堂文化——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课堂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聚合化的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人的精神气象,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的风貌、风气。
  大店小学坚持“学为中心”的理念,致力于课堂转型,实现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变革,培育有特色的课堂新样态,通过对每一位学生的鼓舞、激励,唤醒、激发他的学习活力,这是学校进行教学变革的最大特点。
  大店小学寓教于活动,让课堂变单一为多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接触更多的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浸染。在“双减”教改背景下,学校接受来自课堂之外的知识、媒介增多了,校园棋艺、诵读、书法、美术、舞蹈、管乐等各种各样的社团悄然而生。该校还因校制宜,充分挖掘师生耳濡目染的“桂花”的知识、价值和内涵,充分发挥桂花文化的育人价值和功能。“希望所有孩子都能成为一朵质朴清香的‘小桂花’。”教导处副主任董慧青说。
  路径33 课程文化——学校发展的跨越线
  一所学校的文化需要通过校本课程落地,同样,学校的课程也是学校文化的显现。董慧青介绍,尚朴课程体系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育人理念而构建。
  “尚朴课程体系三大课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拓展课程(三点半、城市少年宫、校本课程)、实践课程(研学、社会实践)。针对不同的年级结合学校书香、科技、运动办学特色,开设校本课程:经典诵读、速算、英语绘本、德育文明礼仪教育读本、劳动教育、科技创新、乒乓球、象棋等。”董慧青说,此外还有“六节三礼”校园文化活动,为孩子创设和打造一个全面的课程体系,在学校的六年里拥有一个兴趣、拥有一个运动技能、学会一个特长,拥有一技之长的同时增强自信。
  科技课程是大店小学的特色及优势所在,近200平方米的机器人创客空间自2017年投入使用以来,一直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我们分年级段开设了不同的科技类课程,比如航模、机器人、STEAM课程等,都深受学生喜爱。”该校德育副主任、科技创新教育工作室主持人张守功介绍说。
  路径4 教师文化——学校发展的幸福线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辛勤育人的精神力量,源自师者代代传承的优良传统。
  大店小学如今有区市级骨干教师2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2人,瑶海名师2人。学校积极建立基于尚朴文化的育人保障机制,比如,系统推进教师研训机制、参与行动研究联盟机制等。
  “学校借助文化育人的研究与实践,系统推进教师研训文化,致力建立一支学习的、研究的、合作的、向上的热爱教育、乐于奉献的有创新精神的团队。”教科研副主任赵太萍说,学校秉承“走出去、请进来”原则,借力五校共同体、龙岗片区教育研修共同体、智慧学校应用管理六片区以及区和市级各平台积极打造青年教师团队。
  赵太萍介绍,在学校教研月活动中,要求所有教师参与教研课展示,以“传帮带”促进青年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成长,借助“善美班主任工作坊”来提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结合“书香瑶海读书联盟”“尚朴紫藤阅悟社”来开展教师全员读书活动等。
  学校还尝试教师“抱朴发展”新模式,精心培育各具特色的“抱朴之花”,引领教师不断提升教学基本功,重视名师建设工作,加强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提升课题研究意识,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助推学校的“文化育人”行动。
  张守功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