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云
初春,去楼下那块空地挖荠菜,被一种神奇的小野草——婆婆纳惊艳了。
年前那块地上,只稀稀拉拉卧着些瘦小的荠菜、零零星星的野豌豆及菟丝子,没有发现婆婆纳。春节过后,春阳暖照,仿佛一夜之间,婆婆纳像变魔术似的,就给那块地铺上厚厚的绿毯,上面还点缀着一层密密的娇俏的小花,蓝幽幽的。
婆婆纳的生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它个头矮小,心形的叶片只有指甲盖大小,边缘呈锯齿状。用手一摸,茎和叶上都有长长的绒毛。抓一把,胀手,我们又叫它“泡泡乐”。它的身体紧贴地面,匍匐前进,每一个嫩头都自信地直立着。你踩它一脚,它一点也不生气,也不气馁,稍后,它又骄傲地昂起头。
它的每个节下都能生根,根是细如发丝的须根,结成球抱在一起,就有强大的力量。每前进一步,必先用须根牢牢抓住身下的泥土。它深知,稳扎才能稳打。婆婆纳生性泼皮,不论土壤肥瘦,春风的号角一吹,田间地头,沟渠石缝,只要有一丝生的希望,都有它小小的身影。
人们都说梅花是报春使者,我要说,婆婆纳才是春天的使者,你看它紧贴地面,最早听见春姑娘的脚步。它悄悄地为一场盛大而隆重的春事忙碌着,早早铺好了绿色地毯,当人们为次第出场的红的、粉的、黄的、紫的、白的“明星大腕”们陶醉时,却少有人关注他们脚下的绿毯。
可婆婆纳并不因为没人关注而埋怨,它的字典里没有忧愁和畏惧。它天生是个乐天派,那柔弱娇嫩且不露锋芒的草头里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所到之处,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它们分工明确,小小的草头马不停蹄地向周围开疆辟土,霸占资源;后面的草身,悠闲自在地盛开着浪漫而有情调的小蓝花。真真做到,你负责前方挣钱养家,我负责后方貌美如花。星星般的四瓣小花,朝开夕落,前赴后继,绵绵不绝。花瓣的经脉上长着细细的黑条纹,像长长的眼睫毛。风一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让你着迷。当你还在为它前一天的落花惆怅时,第二天,它又繁花满地,快乐地看着这个世界,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它知道春光短暂,只顾向前,来不及忧伤。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饥荒年代,婆婆纳还曾救过他们的命。查阅古籍,明王磐《野菜谱》中有“破破衲”,并有诗云:“破破衲,不堪补;寒且饥,聊作脯;饱暖时,不忘汝。”其中的绘图与现在的婆婆纳外形相似。古时“纳”字通“衲”,意为缝补、缀合,婆婆纳之名,或指花瓣纹路似缝补的针脚,抑或指凌乱蔓延之状似破衲缝补之痕。
婆婆纳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补肾强腰、解毒消肿的作用。
据说,婆婆纳还有白色、粉色和紫色的花,这种开蓝花的婆婆纳是阿拉伯婆婆纳,很久以前,从阿拉伯传过来的。传说,有一位叫“阿拉”的伯伯,老伴去世后,他常常想念自己的老伴“婆婆”,有一天,他躺过的那片草地,长出了一片蓝色小花,人们就把这种花叫阿拉伯婆婆纳。阿拉伯婆婆纳的花瓣上有细细的条纹,就像是“阿拉”妻子眼睛上长长的睫毛;阿拉伯婆婆纳的花蕊,则像一对相拥而坐的幸福老人,不离不弃。难怪婆婆纳有如此威力,爱的力量总是无穷的。
多么有爱,而又默默无闻、顽强勇敢的小野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