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没有“可选项”
  □丁家发
  近日,国家邮政局、公安部、国家网信办联合召开主要电商平台企业涉邮政快递个人信息安全治理专项行动视频推进会,强调强化信息安全源头治理,推广普及隐私面单,同时明确提出了年内实现邮政快递全覆盖的时间表。隐私面单出现已经5年,但普及率并不高。这一次,隐私面单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快递包裹上的个人信息还会继续“裸奔”吗?(7月8日《工人日报》)
  在快递实名制全面普及后,一张小小的快递面单上,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一应俱全,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重灾区。隐私面单则隐藏了个人的重要信息,很难通过收集快递面单来获取相对完整的个人信息。然而,隐私面单成为“可选项”5年来,由于缺乏强制性,普及率并不高。此次,隐私面单变成强制性的“必选项”,不容个人信息继续“裸奔”,将推动从源头上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近年来,各地不时曝出通过快递面单贩卖个人信息的犯罪活动。一张快递面单以1元~2元价格卖出,经过层层加价,最终以5.5元~7元卖到境外“料商”手中,成为网络诈骗等电信违法活动的“武器弹药”。
  隐私面单为何推广5年来普及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其一,隐私面单为“可选项”,因消费者在网购时粗心大意漏选漏勾,或寄件时嫌麻烦,或需要额外收费等,便没有选择隐私面单;其二,电商为了节省开支,舍不得提升技术和服务,加上隐私面单并非强制性措施,电商能省则省就不会推广隐私面单;其三,在投递环节,隐私面单面临着更复杂的操作程序,影响投递效率,投递员在收件时一般也不会提醒消费者可以选择“隐私面单”,等等。
  此次隐私面单成为“必选项”,就应当百分百落实到位。一方面,各大快递公司要增强安全责任意识,主动推广隐私面单,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个人信息泄露,从源头各环节保护好个人信息安全;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隐私面单的落实加强监督,对不落实的快递公司予以约谈、处罚,责令必须整改落实到位。此外,广大消费者也要增强安全观念和隐私意识,在网购或寄快递填单时,对个人信息能简则简、能隐则隐,尽可能少提供一些非必要的个人信息。
  总而言之,保护个人信息安全,没有“可选项”。期待各大快递公司高度重视个人信息安全,防患于未然,把隐私面单这一“必选项”切切实实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