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崇年
超高建筑曾受到全球众多国家的热捧,甚至一度被视为评判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近期,国家发改委再提“限高令”:不得新建500米以上的建筑。而且在方案中对新建250米以上的建筑,也提出要进行严格限制。据悉,超高建筑的建设和维护成本相当惊人,往往是普通建筑的数倍。(7月24日央视)
高楼是一个城市的标识建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甚至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和繁华程度。摩天大厦是人们心目中现代都市的象征。在狂飙突进的城市化进程中,中国最令人瞩目的城市景观早已不是亭台楼阁,而是一个接一个刷新天际线的摩天大楼。一些地方甚至患上“攀高症”,不切合实际,不顾财政吃紧,“贪大求洋”,把“第一高楼”当成城市形象的象征,加以显耀。
据统计,全球在建的摩天大楼中有87%是在中国。而在排名全球前20位的高楼中,有10座位于中国。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中国超过200米的高楼已经有686座,占到全球总量1478座的将近一半。预计2022年中国摩天大楼总数将达1318座,是美国(536座)的2.3倍。
盲目“攀高”的理由大都是“中国人口多,向空中发展,节约土地”云云。但有专家认为,中国大量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大多出于争第一的心理。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摩天大楼的“天际线”不断增高,都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除了光污染、噪声污染、空间压迫感外,摩天楼比其他民用建筑潜藏着更高的火灾危险性。而我国的消防设施无法满足摩天楼的应急救援需求,这无疑是一大安全隐患。既然建造高楼的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在城市更好地生活,那就应该将无法回避的防火问题、逃生问题、节约能源等社会问题都尽量考虑进去,让配套硬软件同时“长个儿”。
给城市建筑“限高”,彰显科学与理性。国家出台“限高”政策,既是对城市建设的纠偏,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经之路。正如美国著名建筑师法兹勒·康所说,“今天建造190层的建筑已经没有任何实际困难。要不要盖摩天楼,并不是工程问题,而是个社会问题。”毫无疑问,我们正面临着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