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军徽映照人生路
  □合肥张庆安
  八月一日,对于每一位军人或曾经有过军旅生涯的人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日子。我虽只有短暂的13年军龄,可绿军帽上的红五星徽章就像一座无形的精神灯塔,照耀我人生前行的路。
  记得1965年初夏,本村的远房大姐张恩梅初中毕业,经人介绍嫁给邻村一位远在西藏军区服役的军官吴德友。他文质彬彬,干练精神,着一身草绿色军装,绿军帽上嵌着闪闪发光的五角星,领口缀钉两片鲜红的领章,脚穿一双草绿色军鞋。他的到来,成为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姐把洗过的军装晾晒在两棵榆树间的绳索上,阵风掀开折叠的衣袂。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军装,大家既羡慕又好奇。几个小伙伴躲在衣服缝隙间来回穿梭捉迷藏,脏兮兮的小手抚摸红彤彤的领章,有的还把手伸进衣服口袋里摸来摸去。姐姐、妈妈看到我们钻来窜去,一声吼叫,吓得我们屁滚尿流,可草绿色军装和鲜艳的领章帽徽却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1974年12月,我高中毕业,来到向往已久的军营。1979年6月的一天,团政治处干部股长宋德金找我谈话,让我独自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我第一次从山西襄汾县长途跋涉数千里,前往江西省宜黄县执行外调任务。在南昌市火车站中转时,“八一起义”的硝烟似乎弥漫在眼前,没有犹豫,我一头扎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手枪步枪,草鞋绑带,一盏盏油灯,一把把匕首,被枪林弹雨击穿、沾满鲜血污渍的长衫短裤,仿佛把我卷进波涛汹涌的历史洪流。刀光剑影中我似乎听到了英雄的呐喊,闻到了英雄的气息。
  有人说,兴趣是如影相随的无形导师。其后,我曾有机会领略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登上南湖红船端详凝视;在一大会址、遵义会议旧址瞻仰凭吊;站在六盘山上,走进延安窑洞……有幸在这些血与火的烟尘中接受熏陶,从而激发了“不忘初心跟党走,一心向党奔未来”的凌云壮志。六十多年来,无论是在部队还是转业到地方,但凡出差学习考察或旅游,每到一地,对那些影响中国革命进程和发展的重大历史遗址,我都会抽出时间仔细观瞻。看图片实物,观影像实况,听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有疑问弄不清的,就现场咨询,不留遗憾,感受革命之艰,品味真理之甘。
  军旗飘扬,军歌嘹亮。正是军旅大熔炉的锻造和淬炼,“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矢志不渝、坚定如磐。2007年6月,我带队参加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新疆伊宁召开的“全国幸福工程项目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考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的团场和基层连队“幸福工程项目”点时,看到戍边务农的贫困母亲因幸福工程项目的资助,原来贫穷的家境正在逐步改观,我们一行7人深受感动。在我的提议下,每人捐款100元。我们的善举,立即在大会上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100多名与会代表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自己的绵薄之力支持兵团的幸福工程项目发展,让更多的贫困母亲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作为一名已经退休多年的中共党员、退役军人,我没有忘记生命时光里的那段精华,我将一以贯之地把个人之小我融入社会之大我,时常叩问初心,守护初心,坚守军人内心的那份纯洁,昂首挺立在新时代的征程上。